正文 第8章 手術的相關事宜(2 / 2)

4.協助醫護人員嚴格術後的傷口管理

不要亂動,不要隨意揭開覆蓋傷口的紗布,更不能用手去觸摸或用水清洗傷口,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和幹燥。如自己不小心弄濕或汙染了紗布,應請求醫生護士給予更換,以防切口感染化膿。如發現傷口周圍紅腫或有血水流出,應及時告訴醫生護士,爭取給予及時妥善的處理。

5.術後要早期活動

根據手術的大小和術後的病情,在經過醫生準許的條件下,爭取早期下床活動。這對於增加呼吸深度,促進血液循環,恢複胃腸功能,增進食欲,都十分有利;對於防止並發症,促進傷口愈合,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如腹部手術,一般術後2-3天就應該適當下床活動或作床上活動,以防止腹脹和腸粘連。痰多的病人,應多翻身,並用手壓住傷口,協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病人應多活動四肢,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6.掌握拆線的最佳時間

術後切口的拆線時間,要根據手術部位的不同而決定。一般手術,於術後5-7天拆線;下腹部、會陰部手術的拆線時間適當延長;上腹、胸、背及臀部術後7-9天拆線;四肢術後10-12天拆線,關節及其附近的手術,於術後14天拆線較為適宜;全層皮膚移植術,應於術後12-14天拆線;年老、體弱、貧血或有並發症者,應適當延長拆線時間。

7.其他注意事項

有的病人手術後不習慣臥床小便,或因腰麻後排尿反射障礙,解不出小便。因此,對術後需要較長時間臥床者,術前就應練習臥床小便。如果病情充許,可協助病人坐起,跪著或站著排尿,還可以采取腹部熱敷,紮銀針等辦法協助排尿。如果上述措施無效,術後8-12小時仍不能排出小便,應請求導尿。對術後身上所帶的各種導管,要注意保持其通暢,防止導管折疊、堵塞或脫落。術後身體抵抗力相對較低,應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門診手術的病人,術後要在門診休息片刻,並向醫生問明複診、換藥和拆線時間,按時去醫院複診並接受處置。出院後,如發現拆線後的術口崩裂、出血或劇烈疼痛時,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和處理。

為什麼手術前需要家屬簽字

外科手術種類很多,醫院統一將手術從三個方麵進行分類。一是按手術難度分類,可分為大、中、小手術。大手術是指手術範圍大、難度大、損傷大的手術,如腫瘤根治手術、心胸外科手術、肝葉切除手術、器官移植手術等;中等手術如疝修補術、胃切除術、卵巢腫瘤切除術、四肢骨折內固定術等;小手術指一般的外傷清創術、膿腫切開術、體表腫塊切除術等。二是按切口性質分類,可以分為無菌切口手術、可能汙染切口手術和汙染切口手術三類。三是按手術急緩程度分類,可分為急診手術和擇期手術。急診手術指需要立即進行的手術;擇期手術的病人病情穩定,允許進行充分的準備,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手術時間。

為了確保病人手術安全,按規定,凡重大手術、疑難手術、重要髒器切除、截肢和首次開展的新手術等,都要填寫重大手術審批報告,由科主任簽字。同時,征得病人及家屬同意,並在手術報告單上簽字,報醫院醫務部門審查批準。這類手術要進行術前討論,分析手術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處理措施。

請親屬或單位領導簽字,目的是表明手術的必要性和治療意義,介紹手術方案和所需時間,讓家屬了解情況;向家屬講明手術存在的危險性和手術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引起家屬的足夠重視;表明雙方對手術的態度,取得家屬的配合和支持,故不要因此而被嚇住,手術意外畢竟隻是可能性。家屬在簽字前,既要慎重考慮,權衡利弊,更應尊重醫生的意見,當機立斷,正確決策,畢竟醫生是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