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笑著麵對生活(2 / 3)

劉慧知道村裏的情況,便答應下來。二人隨著村長回了村長家。一夜相安無事。

第二天,劉慧和石峰便跟村長商量:到底應該給村裏買些什麼呢?

最終敲定了這幾樣:

1、給村小學的學生們每人買一套衣服;一雙鞋子;一套書包、文具等;

2、學校的課桌板凳,先換一到三年級的;

3、學校的體育器材;

4、村裏建一個小型的室內健身場所,可供老人打麻將、玩牌、下棋、跳舞;

5、捐50萬作為前期投入經費修路,一直捐到將村裏至鎮上的路修通;

村長一算賬,看到那個數字,嚇一大跳,趕緊說:“這可使不得,怎麼好讓你們花這麼多錢啊?你們的錢也掙的不容易。”

石峰說:“爸爸媽媽已經不在了,村裏的鄉親們就是小慧的娘家親人,我們現在條件好一些,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們應該的。康叔,你不用替我們擔心。”

村長見拗不過石峰,便開心的答應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村長便派了幾個人領著石峰區縣城采購去了。

劉慧則是每家每戶去串門,跟大家夥聊天、聯絡感情,然後告訴大家他們要結婚的事,每家都送了請帖,然後還說了等快到結婚的時間,會派車過來接大家,請大家安排好家裏的農活,到時務必要去喝喜酒。

村民們知道劉慧現在過的很好,大家都替她高興。聊天中得知劉媽媽已經不在了,又忍不住要感歎劉慧的命運坎坷,然後一個個都鼓勵她以後要好好生活,跟老公好好過日子。

劉慧也是自媽媽和方爸爸去世後,第一次這麼敞開心扉哭出心中的委屈,然後應承大家會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還鼓勵村裏的小孩要認真讀書,要是考到了北京,要跟她聯係,看她能不能幫上忙。還在村長那裏留了各種聯係方式,讓大家有困難就到村長那裏去要聯係方式。

之所以隻在村長那留聯係方式,是村長和幾個村裏的老人一致要求的,怕的是人心難測,要是一個個都跑去北京麻煩劉慧,那她以後的生活將會被打擾的亂七八糟,而有了村長這一道管卡,便隻能是真的有急事和解決不了的困難時才會去聯係劉慧。村長很是為劉慧考慮,想的也很長遠。劉慧和石峰很是感動!

劉慧和石峰在村裏待了有半個月,離結婚日期也越來越近。石峰公司已經打過幾次電話來催他們回去,畢竟石峰的公司可是就那麼丟給了他的副總,最近可把那個副總給忙壞了。昨天又收到家裏的電話,也開始催他們回去了,畢竟結婚的可是他們倆,好多事必須得他們自己到場才能辦,比如領結婚證。

幸福的日子過的很快,劉慧和石峰回到北京領了證之後,感覺眨眼間就到了婚禮這天了。

提前一個星期就把村裏的鄉親們全接了來,按照上次回去量好的尺寸,每人都準備了一套新衣服,又給全都買了火車,還給了紅包,說是當作下了火車那頭回家的路費的,當然是綽綽有餘的。村長和村裏的幾個老人,怎麼勸也勸不住,也就由得劉慧和石峰去安排了。

劉慧和石峰還提前給方家大哥和大姐寄了請帖,他們也是提前了好幾天就回來了。說是就這麼一個小妹,她的人生大事必須得參加,又把劉慧給感動的抱著方家大姐哭了好久!

婚禮上,主持人口才極好,又很有眼色,麵麵俱到,既沒有看不起農村娘家人的言辭,也沒有捧著在北京還算有身份有地位的石家拍馬屁,更是好好的誇了一通方家大姐和大哥的能幹!

終於到了交換戒指的環節,石峰拿著戒指,鄭重的握住劉慧的手,深情款款的說:“小慧,我不是一個會哄人的人,也不太懂得說甜言蜜語,但我發誓,隻要我在一天,我就一定會對你好的!”然後給劉慧的無名指戴上了戒指。

劉慧滿心滿眼都溢滿了幸福!在幫石峰戴戒指的時候,亦對石峰說:“峰,我們要一直好好的,這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我們都要好好的、開開心心的,笑對生活!”

在來賓們潮水般的掌聲裏,劉慧的此時的心裏,滿滿的都是幸福,村裏的人對劉慧的好並不是因為她現在有錢,也不是因為她嫁了個好老公,隻是單純的因為她是村裏長大的孩子,是大家看著長大的孩子,就忍不住想關心她!方家大姐和大哥,更是打心底裏認了這個小妹,恨不能不讓她嫁人,就天天跟在他們身邊過日子得了,不過他們都知道那樣的愛不是劉慧需要的,所以便真心的祝福她和石峰生活幸福,恩愛甜蜜。

方大哥在跟村長一起將劉慧的手交到石峰手裏時,還不忘警告了石峰一番:“石頭小子,我警告你啊,以後對我們家妹妹好一點,要是讓我知道你對她不好,讓她過的不開心,我可饒不了你,我的小擒拿手可是跟少林高僧學的!”

弄的劉慧在一邊哭笑不得的直喊:“哥!”

石峰倒是認認真真的聽,也鄭重其事的回答並保證,一定會對劉慧好。讓石峰的堂姐直在旁邊翻白眼外加小聲的嘟嚷:“對弟妹好是應該的。可你那特種部隊出身的身手沒必要對一個會點小擒拿手的家夥點頭哈腰唯唯諾諾的吧!”

婚禮在滿滿的幸福、溫暖和感動中圓滿結束。

村民們都被送回了村子,方家的大哥、大姐也都回了美國。

新婚第二天早上,石家老房子。廚房裏,劉慧正跟婆婆一起,在給全家人準備早餐。劉慧扭頭往客廳那邊看了眼,然後回頭對婆婆說:“媽,我跟您說個事兒。”

石夫人:“小慧,有什麼事你就說唄。”

劉慧:“媽,我想跟峰搬回來住。您看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