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關心青年一代,與他們交心。老陳是從戰火紛飛的歲月中走過來的老兵,是邊防軍人和青年一代的楷模和榜樣。獅子山腳下的邊防連隊、當地的學校都會定期組織官兵、師生登上獅子山主峰,去領悟當年的戰火紛飛,珍惜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去聆聽老兵的教誨,增強國防意識,築牢守邊根基。獅子山連隊原副指導員唐偉,就是在老兵感染下成長起來的邊防軍人。當年的唐偉還是富寧縣第一小學的學生,一天,他跟隨父親一起,來到獅子山哨所,聆聽了老陳的經曆和真誠指導,從此在心中萌芽參軍報國的理想種子。後來他穿上軍裝,並恰好分配到獅子山連隊,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軍人,並帶著更多的新兵去聆聽老兵的聲音。多年來,由於老陳的關心和影響,連隊先後爭得許多榮譽。
老陳有一顆熱忱之心。成立於獅子山陣地的“南疆紅領巾輔導站”幾十年來幫助輔導數千名孩子,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捐資助學,幫助貧困孩子完成學業。常年堅守在獅子山陣地上的老陳,是獅子山文化的傳播者,雖然不是輔導站的校外輔導員,但也同樣有著這樣一顆愛心。老陳平日省吃儉用,從他微薄的國家補貼和兒女寄回的生活費中拿出一大部分,用來資助當地中心小學貧困學生來完成學業。多年來,受到老陳資助的孩子中出現了大量的“三好學生”,有的甚至考上大學,用成績來回報老陳。
見到老陳之前,我一直疑惑,一個老人,為何不在家中安詳的養老,反而要到這麼艱苦的地方堅守著一座大山?現在,通過老陳樸素的著裝,憨厚的姿態,質樸的話語,我的心中開始有了答案。
之所以堅守,是情之所係難割舍。獅子山陣地的那場戰火,是老陳最深刻的記憶。陣地上的一切,都是老陳當年冒著槍林彈雨,用生命修築起來的,就是這些工事,抵禦了敵人的瘋狂,保衛了祖國的安寧。在這塊陣地上,老陳搶救過受傷的兄弟,掩埋過犧牲的戰友。看到陣地,就想起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來之不易,想起沉睡在這裏曾經一起生死相依的戰友。這裏寄托著老陳深厚的感情。
之所以堅守,是不畏艱苦擔職責。舒適安逸的生活人人都渴望去擁有,都想去享受。然而,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的生活,需要有一群人去默默奉獻。盡管山高坡陡、壁峭路滑,盡管孤身一人,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盡管衣食簡陋,條件艱苦,但是任何困難都嚇不倒一個有著強烈責任心的人。老陳把堅守陣地當成自己職責和使命,將神聖的責任扛在自己肩上,用自己的艱苦和無私的奉獻,換來他人的幸福安寧。
之所以堅守,是保衛人民不愧心。三十多年前的戰爭,是為保衛祖國保衛人民而戰。作為一名參加戰鬥的老兵來說,保衛祖國,保衛人民,已經成為老陳心中深深的烙印。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人們享受著這和平安寧的生活。然而,老陳永遠有著一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心,時刻銘記中華民族不可欺,祖國領土不可丟,老陳把自己放在祖國的邊境上,堅守曾經的陣地,守好祖國邊境線,保衛萬家燈火明。
獅子山上,飽經歲月滄桑的老兵,用行動詮釋著信念與堅守;獅子山下,朝氣蓬勃的年輕戰士,正接過老兵手中的旗幟,沿著老兵的足跡,用忠誠去續寫新的感到。一塊陣地,一份堅守,讓感動綿延而悠長,持久而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