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世行推PPP
中國躍升第一大經濟體
世界銀行4月30日發布報告稱,根據該行“國際比較計劃”項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2005年後首次更新的數據,中國2014年將超過美國躍升世界第一經濟體。這份報告引起中外各界熱議。因為在多數經濟學家眼中,即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美國是遲早的事,那至少也得到2019年。ICP認為,作為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購買力平價(PPP)是比較經濟體規模的最佳方式。世行2005年的數據反映,中國的經濟規模尚不及美國的一半,僅為美國的43%。使用PPP這一新的方法,考慮到近年中國經濟增長顯著快於美國,世行得出的結論是,2011年中國GDP達到了美國的87%。IMF預計,2011年至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了24%,而美國僅增長了7.6%,所以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可能會超過美國。
中國不認可世行結論
媒體安慰老霸主
中國2014年將超過美國躍升世界第一經濟體,這一結果將加劇有關世行和IMF等全球性國際機構投票權的爭論。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2010年4月25日通過了世行新一階段投票權改革方案,中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但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對ICP的研究方法持保留意見,“並不認可報告得出的結果屬於官方統計數據”,因為PPP可能高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規模。由於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差異,發展中國家的價格往往比發達國家低,這樣顯得購買力較高。但實際上,是由於缺乏同質可比的商品和服務導致計算結果存在誤差。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一國的排名絕不能僅依據經濟狀況來判定。近期事態已表明,軍事實力仍是一個重要的力量源泉。盡管中國正對其武裝部隊大舉投入,但美國的年度國防預算仍是中國的三倍。《金融時報》呼籲美國人“不要沮喪,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因為“中國仍是一個不全麵的超級大國”。美國《時代》雜誌則稱,即使美國從“世界第一”的位置上滑下,其創新力和領導潛力仍然存在,紐約仍將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世界舞台上,美元仍保持絕對優勢地位。
解析中國樓市崩潰
瑞銀提六大導火索
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最新發布的題為《泡沫——已經來了嗎》的報告,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急速修正可能性為15%,而這將會導致中國GDP增速在2015年驟降至5%。汪濤認為,“即使沒有大規模的價格修正,房屋施工量的下降也有可能對這個產業造成負麵影響,繼而對經濟增長和銀行資產負債表造成衝擊。”考慮到房地產投資占固定投資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建設增加值占GDP的13%,以及房地產市場和鋼鐵、水泥、建築機械等產業的緊密聯係,在建房屋量下降對於經濟的影響要比家庭資產負債表惡化等問題的影響更大。房屋在建數量增長放緩10%,就有可能導致GDP增長放緩2.5%。汪濤列舉了一些可能會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急轉彎的導火索:1.全國範圍內實行房產稅製度,將降低房地產市場需求;2.可替代性投資渠道的出現,將降低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需求;3.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開放資本賬戶將導致資金外流;4.對國有企業和銀行業部門的更嚴格管製,將導致土地和房地產融資減少;5.基礎設施改善和土地改革可能會增加城市土地供應量;6.房價的下降或停滯也會減少投資需求。汪濤表示,房地產市場的轉折將仍然處於可控範圍內,但她對中國GDP增長的預期有些微下調,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長7.3%,2015年僅增長6.8%。
野村證券預言
中國房地產泡沫開始破滅
野村證券最新的研報認為,住房市場的供給過剩和房地產開發商融資困難共同導致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冷卻,而這將會驅使中國2014年的GDP增速低於6%。1.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已經不是是與否的問題了,而是有更多嚴重的問題,政府在這個問題麵前沒有太多回旋的餘地;2.2014年一季度,中國26個省市中有4個省市的房地產投資為負數,其中的黑龍江和吉林的投資降幅甚至超過25%,這對中國其他省市來說是一個警告信號;3.房地產投資的下滑將會導致開工水平和銷售量的下降,考慮到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重要作用(房地產及相關產業占到中國GDP的16%),這將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持續放緩;4.中國政府的政策選擇極為有限,微刺激將會繼續,中國2014年的GDP可能會低於6%,但是有利的一方麵是,房地產開發商不會加重中國的長期住房和債務問題;5.通過加強貨幣和財政政策,例如降低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增加政府開支等等,政府可能會將GDP增速拉到7.4%;6.但是重走老路隻會令中國住房市場供大於求的現狀更加惡化,並將經濟下行的時間推遲一年。在2015年,中國的GDP增速將低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