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葡萄治酒後反胃、惡心。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達到解酒目的。如果在飲酒前吃,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西瓜汁治酒後全身發熱。西瓜可以清熱去火,能加速酒精從尿液中排出。
“芹菜汁治酒後胃腸不適、顏麵發紅。這是因為芹菜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分解酒精。
“酸奶治酒後煩躁。酸奶能保護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其中鈣含量豐富,對緩解酒後煩躁尤其有效。
“香蕉治酒後心悸、胸悶。酒後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濃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達到解酒目的。同時,它還能減輕心悸症狀,消除胸口鬱悶。
“橄欖治酒後厭食。橄欖自古以來就是醒酒、清胃熱、促食欲的‘良藥’,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燉服。”
“我要說的就這麼多,下麵就讓朱丹溪給大家說吧。”李東垣說完,便把頭轉向了朱丹溪。
向李東垣敬禮
李東垣在人們心目中是個十足的好男人,他的粉絲遍天下,給他寫信的人最多,下麵隻是其中一封,冰山一角:
你雖然不是高山,但你比高山更巍峨和粗獷;你雖然不是大海,但你比大海更深邃和激昂;你雖然不是雄鷹,但你有著雄鷹般的堅韌和執著。
你瀟瀟灑灑,有如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放;你狂放不羈,恰如李白的“鬥酒詩百篇”的癡狂。
你是博學醫生,真摯的話語讓我如沐春風,如飲瓊漿;你是救世如來,小小的細針讓我一解愁腸,痼疾頓消。
還有多少讚美要講,還有多少感受要說,但我現在想去方便一下,就寫到這兒吧,此致那個敬禮!
鏡頭五朱丹溪:我要把“三暖
三涼”的穿衣原則獻給孩子
“前麵講的都是給成人的一些養生之道,忽視了兒童,所以現在我想把最後的機會留給他們。”朱丹溪一點兒都不含糊,在李東垣講完後就開門見山地說,“人在十六歲之前,氣血都很旺盛,但是陰氣不足,而且腸胃脆弱,此時的養生也要慎重。”
他接著說:“一是小兒穿衣服要講究。有人說小兒穿衣要注意五點,一是背暖。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減少感冒機會。‘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過暖則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濕而患病。
“二是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時,孩子就會肚子痛,從而損傷脾胃功能,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另外,中醫還認為,脾胃與免疫功能有關,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睡覺時圍上兜肚,是保證肚暖的好方法。
“三是足暖。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皮膚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很好地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四是頭涼。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神清氣爽、氣血順暢。
“五是心胸涼。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髒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
“‘三暖二涼’的穿衣原則總結得很好,而我覺得還需要‘一涼’:下身涼。兒童下身穿的衣服宜薄不宜厚,如果下身過於溫暖,有礙陰氣的生長。”
嬰幼兒不適合戴手套
剛出生的嬰兒喜歡亂抓亂撓,一不小心就會抓破自己的臉,於是一些父母就給寶寶戴上手套,其實這樣做弊大於利。手是智慧的來源、大腦的老師,手的亂抓、不協調活動等是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過程,這對大腦智慧潛能的開發大有好處,所以寶寶愛抓愛撓。父母應該做的是,每天清洗寶寶的小手,勤替寶寶剪指甲,而不是給他戴手套。
鏡頭六越細碎的食物越能滋養孩子嬌嫩的髒腑
“兒童的腸胃比較脆弱,所以飲食也要特別注意。”朱丹溪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小孩的腸胃脆而窄,父母不可給孩子吃幹硬的食物,而要多給孩子吃瑣碎的流食,以固護孩子體內原本就不足的陰氣。但是現在許多家長圖省事,孩子才幾個月,就大人吃什麼,孩子也跟著吃什麼。孩子牙齒都沒長全,胃腸又虛弱,哪能將食物消化、磨碎?隻能是通過糞便排出來。所以,很多孩子的喂養問題都出在10個月後開始增添固體食物的時候:以前不愛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胖乎乎的健康孩子變得消瘦了,氣色也暗淡了,這就說明孩子的胃腸還沒發育到能消化固體食物的程度。這時候孩子必須回到吃瑣碎的食物那個過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