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增強健康意識
青少年體育研究
作者:韓春娥
摘 要:健康是財富,快樂和幸福,同時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要素。健康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有普遍影響的健康定義是,健康是指在身體,精神和社交等方麵都完美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增進健康需要製訂健康政策,發展個人技能,加強健康保護,重在預防不健康。
關鍵詞:健康意識;體育健身;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9-0003-01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增進人們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類健康狀況有了新的變化,在全世界人均壽命普遍增高的同時,人類的死因構成也發生了變化。影響人類健康因素除生物因素外,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也是重要方麵,同時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死亡最主要因素。在快速醫學發展領域中,以治療為主的醫學機構開始向預防的方向發展,預防性科學得到了大量的興起、擴充和應用。絕不能認為高科技的醫學發展可以治療疾病而放棄了自己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責任。我們隻要采取預防措施,就能減少一半人的死亡。
一、增強健康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都市化生活方式對增進健康的不利影響
由於人口城市化而需要解決的健康問題仍會異常尖銳。到那時我國會大量再現今天發達國家所出現的健康問題,也會出現今天它們所沒有的健康問題,如:
1.城市化的作業方式會給人們在時間、速度等方麵從人口總體上提出新要求,使人們長期在比較安逸的社會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生理機能發生變化,以致出現職業健康問題。人口數量加速增加,人口高度密集,人類生存空間擁擠,道路交通事故對人口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人類健康地生存和發展,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應該說是新世紀人類維護自身健康鍛煉的方式和方法。
2.自然界中的生態平衡,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大自然在為人類提供各種營養物質的同時,還存在並不斷產生有害物質而影響人體健康。這就要求人們必需具備堅強體魄,健康的身體應對自然界給人類帶來的各種侵害。
3.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主要由人們滿足自身需要的方式所決定。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生產過程自動化、電氣化和智能化過程加快,繁重的體力勞動大大減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不用人體直接參與生產過程。過去那種大幅度、高強度的體力操作,被由小肌肉群參與的小動作所取代。現代生產方式的變化,造成了現代人的肌體結構和身體機能、心理活動與生活環境之間產生了不平衡,身體活動的機會減少使體力下降。許多體力勞動大多被“腦力勞動”取代。因此,用額外的體育鍛煉來補充身體健康之需要已經是必不可少了。
4.城市化人口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和機械化,城市交通和通訊聯絡工具的現代化等共同構成了人們享受社會生活的物質條件。物質極大豐富、飲食結構的改善、營養攝入過剩、日常生活運動減少而導致肥胖,使人的身體和心理產生病變。威脅人們健康的因素更將集中於生活方式上麵,非傳染病將是當時主要的流行病,如心血管疾病已高居各病之首,其病因與情緒緊張、焦慮、心理壓力過大、運動不足、飲食不科學合理、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等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