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國學各派聖哲的養生之道(2 / 2)

管子的平正養生術

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著有《管子》一書,內容博大精深,不但涉及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麵,而且蘊涵了豐富的養生思想,其中有不少很可能為《黃帝內經》所吸取。

首先,養生應順應四時,按時起居,飲食有節。正如《管子·形勢篇》所言:“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適,則形累而壽命損。”

其次,養生要求平正,即性情平和端正,用適當的方法調節喜怒憂思,使性情保持“平正”;平時言行不能過分,應受一定的理法約束。這樣才能“平正擅胸,論治在心,此以長壽”。

再次,養生要懂得節製情欲。管子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精”構成的,人亦是由天地之精相合而成,故養生應以保精為首務。而精氣受傷的原因,主要是欲望太多,尤其是對財與色的過度追求,因此,益壽保精需節情欲。

此外,管子還主張“老則長慮”,即老人積極用腦可延緩衰老,正好與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常用腦,可防老”的養生觀點一致。

鬼穀子的安神養生招數

鬼穀子,姓王名詡,戰國時代的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著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前者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後者側重於養神蓄銳之道。

鬼穀子養生說是中國最早的養生理論之一,主張養生要寓於人的精神活動之中,強調靜態養生以調理養護精神,安定心誌為主,動態養生則借想象,動作為引導精神與身體,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首先,鬼穀子將道德修養放在養生的首位,認為道德是養人心、肝、脾、肺、腎等五種髒器的根源,也就是追求養生的根源,一個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心境高遠,不謀私利,則精神內守,五髒安和,自然身體健康長壽,否則,思慮過度,夜不得寐,從而導致精神和軀體功能失調,誘發疾病。

其次,鬼穀子提倡守時保身。正如他在《陰符經》所言:“天、地、人三者之間是互相侵害的關係。飲食可以治療百病,但飲食不當就會生百病;運動可以平複萬物,但運動不當就可以傷害萬物。所以把握時機是最關鍵的,不能有一點差錯,早了會太過,晚了又不及。所以賢能明達之士善於把握時機,不肖者隻會保命。”

再次,鬼穀子還主張仿生養生,即通過吸進新鮮空氣,吐出濁氣的調息法和模仿自然界禽獸動作的方法調心、調氣、調形,動靜相宜,從而促進精神和軀體的健康,比較著名的有前麵所述的“華佗五禽戲”。其實,他在《本經陰符七術》中也闡述了類似的方法,如“盛神法五龍”、“養誌法靈龜”、“實意法螣蛇”、“散勢法鷙鳥”等,可看做我國傳統仿生理論的一個源頭。

慧能指引我們步入養生最高境界

慧能,亦作惠能,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其一生說法的記錄——《六祖壇經》,是中國佛教重要宗派之一禪宗的根本經典,不僅是慧能倫理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養生的一部重要指導經典。

首先,養生需修心,修心必先修忍辱。修忍辱的人,要能夠忍受任何對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種種痛苦、種種侮辱,包括不發怒、不結怨,心裏沒有惡意。在今天的社會,人要獲得某方麵的成就,必須學會忍耐。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智慧、力量、承擔,真正懂得忍辱的人,才會始終保持從容不迫、波瀾不驚的心態,這也是成就一項事業的必需。

其次,讓心永遠寧靜、快樂,要學會隨遇而安。人生漫漫,環境和遭遇常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關鍵在於一個人怎樣麵對不順,當人力不能改變的時候,莫不如坦蕩麵對現實,隨遇而安,免得怨天尤人,自尋煩惱。

再次,禪坐與靜坐均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能夠使人體經絡疏通,氣血順暢,緩解神經衰弱、心悸、乏力等症狀,從而延年益壽。

此外,禪坐養生有幾點事項需要注意:坐姿要端正,如端坐於椅子上、床上或沙發上,麵朝前、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齶;要選擇清幽的環境,而且空氣清新流通的清靜場所;要選擇最佳時間,最好在晨起或睡前,時間以半小時為宜;禪坐後要調試,可將兩手搓熱,按摩麵頰雙眼以活動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