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可以不死嗎
三國記載,司馬昭乃司馬懿之子,魏國大將,手握兵權,專攬國政,有廢帝篡逆之心,後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這也是為何後來會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鹹熙二年秋八月某日,司馬昭回宮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仍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可見,中風是司馬昭的致命疾病,若沒得中風,也許他還可以頤養天年。
中風是中醫的病名,在西醫中為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中醫認為,中風,屬本虛標實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淤血內阻。此病有中經絡和中髒腑之分:中經絡,肌膚麻木,口眼歪斜,言語塞澀,或半身不遂,無神誌障礙;中髒腑,除上述症狀外,還有朦朧思睡或昏聵無知等神誌症狀。
關於中風的誘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麵:
1天氣變化
低溫或高溫都容易使機體內環境失衡和血管舒縮功能出現障礙,從而導致血壓驟變或血流緩慢,易誘發腦血管病。尤其是秋冬之交,天氣驟然轉冷使血管舒張功能紊亂,血液黏稠度增大,血壓升高。據記載,司馬昭死於鹹熙二年秋八月辛卯。那時正值冬九月前,是中風發病率較高的季節。
2情緒變化
情緒激動,如悲傷、興奮、憤怒、煩躁、驚恐等,可導致人體的茶酚胺、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及神經類物質水平發生改變,使心跳加快、肌肉緊張震顫、血壓升高、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等,進而使新陳代謝率增加,血糖血脂含量增高,影響血壓、血凝、血流與血管之間的關係,容易引起循環障礙,導致中風等。司馬昭為了篡權多為,整日處心積慮,派人殺死魏帝曹髦後,又嫁禍成濟頂罪枉死,為人經常處於情緒波動之中,無疑給中風一個乘虛而入的機會。
3用力過猛
用力過猛,包括超量運動、搬動重物、大便過於用力等,往往促使心髒收縮加強、心跳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增高,進而發生中風。因此,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若出現便秘症狀,千萬不要過於用力,可通過服用複方蘆薈膠囊等通便藥物,輔助排便,避免血壓急驟升高而誘發病征,甚至猝死。
4飲食不節
飲食不節同樣容易引發中風及心腦血管疾病。進食過飽,會使血液過多集中在腸胃,給心髒帶來很大負擔,也會腦供血不足;進食過油膩,會使血脂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心腦負擔。與此同時,過量飲酒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壁運動異常,導致血壓升高,腦血管收縮、痙攣,血流量降低,誘發中風等疾病。
此外,睡眠不好、生活不規律等也是誘發中風的一些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應注意保養和節製,養成良好的、科學的生活習慣,對中風等疾病防為先;若病征出現,及時就診,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