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是中國傳承千年的國學係統學術之一,它探索天道人理變易規律,凝聚了中國千年文明智慧,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易學是一門淵博的學術係統,蘊藏了中華先哲們寶貴的養生思想,其順“氣”自然,平衡“陰陽”養生精髓,亙古千年,惠澤百代。
百病不生的秘密——陰陽平衡
易學的基本原理是,天地萬物處於不斷的永恒的運動、變化之中。而這種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動力和根源就在於“陰陽”的矛盾作用。“陰”“陽”是互相對應彼此依存的,如熱(陽)相對與寒(陰)一樣。
依據該學說,人作為生命有機體也是陰陽的共同複合體。人體內部的新陳代謝就是一個陰陽的收藏的過程,是一個吸收與釋放的過程。其中,陰的收藏是合成代謝,陽的收藏是分解代謝,概括起來就是陰成形、陽化氣。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我們吃的食物就屬陰,食物進入體內會被消化、吸收,以供養生命活動的需求,這就是陰成形的過程,是一個同化外界物質的向內的過程;反之,人吃飽後會感覺精力充沛,整個人顯得很有活力、很精神,做事的時候思維也比較敏捷,這就是陽化氣的過程,即消耗體內有形物質而釋放能量的過程。
根據這個原理,陰陽就好比是收入和支出。對於任何物質和能量,我們都不可能隻存不花,或隻花不存,必須要讓二者達到平衡點。養生亦是這個道理,陰陽平衡,則正氣充盈,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強,外邪不侵。於是,無論環境有多惡劣,無論遭受何種挫折,人體都能保持健康。但是,如果陰陽失衡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紊亂或失調,這樣疾病也就隨之而來,危害人體的健康。
因此,一個人必須注意養收、養藏,儲存能量,讓身體的耗散適度、適量,這樣才能讓身體處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使機體不生病。
卦象與人體養生之玄機
《易經》載道:“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卦者,掛也,是一種現象掛在我們的眼前,故而稱其為卦。也就是說,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易學認為,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即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其中,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即為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或方位,乾代表天,對應西北方;坤代表地,對應西南方;巽代表風,對應東南方;震代表雷,對應東方;坎代表月,也代表水,對應北方;離代表日,也代表火,對應南方;艮代表山,對應東北方;兌代表澤,對應西方。
事實上,醫易本同源,八卦各象均對應人體的不同部位和穴位,即乾卦對應人的頭,坤卦對應人的腹部,震卦對應人的足,巽卦對應人的臀和股,艮卦對應人的手,坎卦對應人的耳朵,離卦對應人的眼睛,兌卦對應人的嘴。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八卦的各象來探尋人類的體質,然後依每個人的不同體質采用不同的保健方法養生。
乾卦人
乾為天卦象,上乾下乾純陽卦。乾卦為八卦之首,象征陽剛、剛健、自強不息,所以這一卦象的人通常組織能力比較強,領導能力比較強,具備領導者的素質,一般多為上級、領導、有錢而富貴者。同時,乾卦除了對應人的頭以外,還對應人的胸、肺和大腸,這也是為什麼乾卦人不僅頭比較大,而且胸廓也很發達,骨骼好,常具備擔當重任的身體條件。此外,乾卦在五行中代表金,此卦象的人處於一種陰陽平和狀態,故壽命都比較長。然而,金在五行中屬燥,這就造成乾金之人容易患肺方麵的疾病,如肺燥等,同時,肺又和大腸相表裏,故這類人也容易得腸燥、便秘,甚至哮喘病、糖尿病。
鑒於以上特點,乾金卦的人在養生時應注意多吃一些清涼潤肺的食品,如銀耳、藕、百合、杏仁等;應多吃一些潤腸的食物,如紅薯、木瓜等。另外,煙酒之類易產生燥熱,所以此類人也要少抽煙、少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