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良性影響機體各係統。
免疫係統:刮痧的刺激能夠增強細胞的免疫能力。
神經係統:刺激神經末梢,從而增強人體的防禦機能。
循環係統:通過刮拭,能夠加強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為肌肉和末梢神經補充足夠的營養,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呼吸係統:鎮靜呼吸中樞。
(1)單角刮法:手持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傾斜45°,用刮痧板的一角自上而下刮拭穴位。
(2)厲刮法:手持刮痧板,刮痧板的一角垂直於穴位呈90°,刮痧時刮痧板不離皮膚,施加壓力後在3厘米(1寸)左右或前後進行摩擦刮拭。
(3)點按法:手持刮痧板,刮痧板角垂直於穴位,由輕至重向下按壓,片刻後迅速抬起。
(4)平麵按揉法:手持刮痧板,用刮痧板角的平麵傾斜20°按於穴位上,進行柔和、緩慢旋轉,刮痧板刮痧時不離皮膚,按壓力度滲透於肌肉、皮膚組織。
(5)垂直按揉法:手持刮痧板,以90°按壓穴位,柔和緩慢地旋轉,刮痧板刮痧時不離皮膚,按壓力度滲透於肌肉、皮膚組織。
(6)斜刮法:用刮痧板的邊緣接觸皮膚表麵,向刮拭的方向傾斜45°角,按照骨骼、肌肉的走向對穴位進行反複的刮拭,刮拭力度較其他手法更輕一些。
(7)麵刮法:用刮痧板的長邊接觸皮膚,並向刮拭方向傾斜45°,自上而下或由內至外單方向直線刮拭,中途不能變換方向,更不能來回刮拭。
(8)平刮法:將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傾斜15°以下,刮拭時力度稍重,並放慢速度。平刮既可使用刮痧板較長的一邊,也可使用較短的一邊。
(1)刮拭四肢按照由近及遠的方向進行。另外,下肢靜脈曲張以及下肢浮腫的患者,應該自肢體末端向近端方向進行刮拭,關節骨骼凸起部位應順勢減輕力度。刮拭長度每段在3~4厘米左右。
(2)使用刮痧介質(如刮痧油、橄欖油等)能減少刮痧板與身體之間的摩擦,一些具有重要功效的刮痧油還能加速病邪排出,並保護皮膚、預防感染。
刮痧前可準備毛巾或紙巾,用來擦拭多餘刮痧介質,或墊在皮膚上以減輕刮拭強度。
(3)選擇溫度適宜的場所,並且避開風扇、空調等的氣流,不要讓冷風直接吹到刮拭的部位;在寒冷的冬季,則關好門窗,保證室內的保暖效果。
(4)總體刮拭時間不超過20~30分鍾,除了有特殊要求外,每個部位刮拭至毛孔微張或出血點即可。刮痧間隔應根據病情、體質進行,以痧痕消退、疲勞痛感消失為宜,保健刮痧可以選擇每天進行。醫療刮痧應等到痧退再進行第二次刮痧。如果一定需要連續治療,可以選擇其他部位的全息穴區進行刮拭。正常情況下,刮痧7~10次為一個療程,倘若一個療程過後,沒有徹底解決病症,間隔10天可以進入第二個療程,直至痊愈為止。
(5)刮痧前還應當注意休息,在過於勞累、困乏、虛弱的狀態下不易接受刮痧保健或治療。刮痧後的3小時內,絕對不能馬上洗澡或洗腳,以免風寒通過打開的毛孔進入人體。
(6)刮痧後應當多喝一些溫開水,如果在溫開水中加入適量的糖或鹽更佳,不僅可以彌補剛剛消耗掉的津液,還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將體內的廢棄物排出。
(7)刮痧禁忌證。
①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不可以用刮痧治療或慎用刮痧治療。如血小板減少性疾病、過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能夠用瀉法刮療,但可用補法或平補平瀉的手法刮療。如果出血傾向比較嚴重的,就不要用任何刮痧的方法。補法較瀉法力度更輕一些,比較適合體質較弱的人。
②凡危重病症,應該立刻住院觀察治療,如急性傳染病、重症心髒病等。但在沒有其他辦法的緊急情況下,可用刮痧進行暫時性急救措施,來爭取救治時間和治療機會。
③剛發生的骨折部位不能夠刮痧,應等到骨折愈合後,才能夠在患處刮療。外科手術疤痕處,應該在2個月之後才能夠進行刮痧。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後,疤痕處慎刮。
④傳染性皮膚病不能夠刮痧,如癤腫、癰瘡、潰爛、傳染性皮膚病及不明原因的皮膚腫塊等,不能夠直接在患處刮拭。
⑤年老體弱的人、空腹和正處在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婦女月經期間的下腹部、女性臉部均屬於禁刮部位。
敷貼
醫學上對敷貼的定位為利用中藥打粉,用一些溶劑如醋、生薑、水、酒調和,敷在特定的穴位或患處,利用藥物的直接和間接作用,通過經絡髒腑而發揮藥理效應,這種刺激可以達到與針灸類似但比針灸更為持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