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道都快被楊然說服了,瞳孔張大,呼吸急促,當然,他還是有些疑慮地問道:“可是,要是我們港口建成後,沒有那麼多貨物怎麼辦?”
“增加招商引資啊!”楊然沒好氣地說道,“不要一直埋頭閉門造車,要開門引進來、走出去,不管是不是我們本地的企業,隻要落地紮根在明州市,都是能夠為明州市的發展帶來貢獻!”
雖然楊明道的治下隻是寶興縣,不過楊然知道自己父親關心的還是整個明州。
“說得好!”掌聲忽然想起來,楊然他們轉頭一看,卻是楊寶元,老爺子精神奕奕,被管家爺爺推著,樂嗬嗬地一邊拍掌一邊說道。
“就是應該引進來,走出去!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當初擔心跨國公司意圖用經濟摧毀我們國家薄弱的經濟防線。”老爺子看著楊明道,說道,“所以選擇了關上大門,自己搞建設!”
“現在我們的基礎產業建設得較為完善,而國家也是頻頻提倡我們加快對外開放。”老爺子雖然早就從高位上退了下來,但一直都有關心時事政治,一連串時髦的詞兒都脫口而出。
“比如粵交會。”楊然笑道。
“爺爺說話,你別插嘴!”楊明道不快地說道。
“你吼什麼吼?小然他說的多對啊!你這個當爸爸的,都沒有你兒子看得深遠!”楊寶元現在百般寵溺著楊然,反而教訓起了楊明道。
“小然說的就很好,我們明州市也應該順應潮流,打開大門做生意,引進來,走出去!”楊寶元把楊然喚過來,滿意地拍著他的腦袋說道。
楊明道多少有些不服氣,他嘀咕道:“我們剛才談的可是港口的問題......”
聽楊明道講述完後,楊寶元有些怪異地看了看楊然,眼中有驚訝,也有讚賞。
“實際上,小然的這個提議是可行的。”楊寶元一語驚人。
楊明道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在他心目中,雖然楊然說得遠景很美好,可是怎麼看都覺得建設兩個國際型大港口有些不靠譜呢!
“三十年前,你年紀還小的時候。”楊寶元看著楊明道說道,“國家也派人下來勘測,希望在明州建設大港口。”
“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中有一位副總理,叫李誌,現在已經去世了。他雖然不是明州人,但也曾在明州執政過,對明州和明州人民感情很深!”楊寶元微微歎息。
“就是他想要在自己退休之前,大力推動這件事情,給我們的明州也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楊寶元搖了搖頭,說道,“隻是可惜,盡管專家論證已經得到了通過,可是上麵反對的聲音很大。”
“大部分人覺得,南方的港口出口量遠遠沒有達到飽和,再建新的港口隻會徒增浪費。所以這個提案最終被擱置。”楊寶元歎息道。
“但現在不一樣,我查過,近十年我們粵省港口吞吐量就由二十萬噸,漲到了現在的兩百萬噸,而且看這個漲幅,未來還會繼續快速增長!”楊然插話,他的數據信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