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殊奇眼睜睜看孫芳菲的身子像離弦的箭射出屋外,在月亮地裏狂奔。
孫芳菲踏著月色孤單單地回到家。進屋後卷上被就哭上
了。她堅定了要離棄他的念頭。
韓殊奇這一夜更是輾轉難眠,他哀歎孫芳菲的善變,哀歎自己命運多舛。
他不相信命運,從來不相信。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繼續走。
這次文學講座是在學校最大的禮堂舉辦的。主講人是王大波。腰板挺拔,文質彬彬,眼神深邃。
偌大的禮堂座無虛席,全校師生都到了,韓殊奇也到了。他眼睜睜地看孫芳菲忙來忙去,在王大波身邊像是舞動的蝴蝶。而王大波則穩穩地坐在主席台上,微笑著目視台下所有人,並不時與台上左手邊的董校長和右手邊的韓守禮交談。韓守禮已榮任副校長,誌得意滿,可是也能隱隱地在他的唇邊發現絲絲的落寞。
韓殊奇與學生們坐在一起。李樂樂聽說王大波是城裏著名作家,又見這個人風度翩翩,於是就把座位向主講人靠了靠。
董校長說王大波是省作協著名作家,也是孫老師的好朋友,有幸請他來給大家講一下文學與農村的關係,相信一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王大波早就發現了韓殊奇。他知道韓殊奇的文學實力比他強十倍。那為什麼還邀請他來呢?因為遠來的和尚會念經。他洋洋得意地盯了好一會韓殊奇,心裏樂著,韓殊奇啊,韓殊奇,我兌現我們的約定來了。
他首先說自己也是農村人,而且十分肯定地說農村人適合搞文學。因為農村有產生文學的土壤,農村最重要的屬性就是天然,沒那麼多汙七八糟的東西,比較純潔。他說農村有的是文學題材,過去那些作家經常深入生活,其實就是深入農村。農村是每個作家夢想的樂園,身上沾染了農村的莊稼味,農村的土味,農村的原始味,才會寫出有味的文學作品。現在大多文學作品都是垃圾,就是因為沒有生活,沒有農村味。不到農村來,不在農村談一場戀愛,不在農村感受一下質樸和純真,就不成其為一個有品味的作家。
他煞有介事地說,在我們身邊就有個作家,他已先我一步來到農村,為什麼?因為他在農村沒待夠,我也是,我剛一來到這裏,就愛上了這裏,我決定跟大家共同進步。接著他又指著在座的孩子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農村娃,就自卑,就覺得沒有希望,在農村啥也幹不了還能搞文學,每個人都有希望成為未來的文學家。他說你們的孫老師就是個名副其實的作家,雖然她現在還沒有作品問世,但不久的將來她必然有所作為,讓我們拭目以待。
王大波講了一個多小時,講得非常接地氣,把農村孩子的文學夢都激發起來了,迎來了全場師生經久不息的掌聲。孫芳菲手捧一束鮮花飛跑著奔向王大波,與王大波來了一個熱烈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