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磅礴的天擎山脈,橫臥中原,綿延千裏,其主峰天柱峰在錦安市錦安區內,號稱“中原第一峰”,其腹地自然風光雄奇險幽,可與泰山、廬山媲美。而坐落於天擎山腳下的錦安市自北向南逐漸傾斜、東北部與豫皖交界為天擎山脈,主脊呈西北——東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其中,位於錦安、永陵的天柱主峰海拔 1729米,為全市最高點。中部為丘陵區,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南部為狹長的平原湖區,海拔高度在20-40米之間,河港、湖泊交織,500畝以上湖泊50餘個。發源於天擎山脈的穎水、渠水、欣水、巫水、鑫水和泰興河六大水係,均自北向南流經市域彙入蘆江。蘆江流經本市215.5公裏,素有 “黃金水道”之稱。同時錦安市被四座高山環繞,北有天擎,東有麒虎,南有太清,西有蒙峒。在市中心還有一座小山,名曰翠微,位於市東南方,屹立於市中雲香湖北側,一山一水,渾然一體。而雲香湖往東數理,有一所高校,它正地處天柱山南麓的人文重鎮——中衢省錦安市,北依吳承旭赤壁、南臨浩瀚蘆江,這就是故事的發生地——錦安師範大學。
似乎中國的大學都有很長的曆史,但凡能扯上一點關係的,都會想盡辦法生拉硬拽,千方百計德融合成學校光輝曆史的一部分。於是幾乎每所高校都有著曲折傳奇的經曆,名字改了又改,每次改動又都似乎都是什麼裏程碑式的事件。和“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的道理一樣,學校的曆史長了,無論是真有其事,還是胡添亂造、張冠李戴,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一些奇聞異事隨著曆史的進程一件一件的發生了,並且大多流傳下來。有的,卻有考證;有的,完全是子虛烏有。
錦安師範大學就是一所曆史悠久的大學,至少從新生入學手冊中看是這樣的。按照那本小冊子的說法,1905年創辦的錦安府初級師範學堂,後更名為錦安府師範學堂。後幾經波折,終於在新世紀的元年,升級為錦安師範大學,並沿用至今。曆史久了,除了傳說不可避免,同樣不可避免的還有位置的變遷。現在的錦安師大位於錦安市的高新技術開發區,而實際上,這是06年的事。而06年之前,錦安師大位於錦安市市中心的沿江區,06年之後才遷入新校區。兩個校區的共同點就是都臨著蘆江,一條沿江大道連接著兩個校區。有意思的是,盡管舊校區位於市中心,學校本身卻顯得有些陳舊,換言之,確實有種曆史的厚重感;而新校區雖是處於開發區,整個校園卻非常現代化,透著新潮和強烈的時代感。
錦安師範大學地理位置優越,校園環境幽雅。校園裏,不僅有由枇杷林、桃花源、櫻花林等組成的植物園,還有一大片湖,名叫學士湖,據說也是有來曆的。湖中心有一座象牙塔,塔上鐫刻著學校的校訓。灰字白塔在波光粼粼的湖麵上熠熠生輝。校園的建築除了現代化的教學樓、圖書館還有弧形連廊,以及圓柱形的體育館。這連廊連接著物理、化學、生物等數個理科院係的係樓。而體育館裏各種球類場地應有盡有。校園東側有一座橋,叫做湖心橋,貫穿了學士湖,同時也分隔了美術學院和音樂學院,兩大藝術院係分處於橋的兩側。走過湖心橋就是寬闊的操場了,標準的足球場和塑膠跑道經常吸引學生晨練或者晚練。
以操場為界,全校的宿舍分成了南北兩區,也劃分了兩種不同的宿舍類型:北區的宿舍,老舊卻透著古樸的氣息,兩棟宿舍之間是一片草叢,由於管理的好,也算是一片樂園了,由於草叢的關係,宿舍的大門隻得開在東西兩側;而南區的宿舍由於新建,確實新潮上上下下透著現代化的氣息,與北區不同的是,南區宿舍的大門是開在北側和南側。師範學校的特點很鮮明,男生少,女生多,這點從宿舍分布可以看出來:北區的10棟宿舍中,男生宿舍隻有1棟和2棟;南區同樣隻有兩棟,11和12。
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一係列故事,就發生在這麼一個有故事的學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