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視力殘疾兒童的家庭訓練
視力殘疾發生的原因有先天性因素和後天性因素,前者多見於兒童,後者多見於成人,兩者的基本訓練方法相同,而兒童的視力訓練較成人困難。因此,重點介紹兒童家庭訓練。
1.有關視力殘疾的知識
“視力殘疾的定義”
視力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眼視力低下並且不能矯正或視野縮小,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視力殘疾包括盲(完全看不見)及低視力(可以看見一點點)。
兒童視力殘疾的原因:可能生下來就有;或是眼睛外傷或生病造成;有時也可能由於缺乏營養,如嚴重缺乏維生素A可以引起角膜軟化、角膜潰瘍甚至失明。一旦發現兒童有視力困難,應該到醫院診治,弄清楚能不能用藥物治療,需不需要配眼鏡。
對於還有一點點視力的兒童,你應該訓練他盡量運用殘留的視力;對於完全看不見的兒童,你也可以訓練他,做同年齡人所能做的活動。
“視力殘疾兒童的特點”
由於他眼睛完全看不見或僅能看見一點點,盲童通常表現為異常地自尊、自負或自卑、缺乏自信心。情緒不穩定,比正常兒童更敏感由於盲童常年“以耳代目”和“以手代目”,他的聽覺分辨能力、觸覺能力比普通兒童高些,所以他們對聽覺信息和觸覺信息更感興趣;但他們普遍存在著應變能力尤其是應變新環境的能力差、行走能力差、操作能力差等現象。
“視力殘疾兒童存在以下方麵的困難”
如果視力完全喪失,他就看不到別人如何照顧自己,怎樣穿衣服、吃東西、喝水、洗手、洗臉和大小便;他也看不到別人走路的方式、嬰兒爬行和成人走或跑的樣子;他看不到別人怎樣做事,怎樣用手或手指觸摸東西,拿東西和使用物品;他看不到別的小孩之間是如何玩耍的;他看不到家裏人和其他人的麵孔和身體;他看不見人們用講話、麵部表情及手臂和身體的活動來進行交流;他看不見他周圍的事物,看不見他的家、院子、村莊是什麼樣子。在下麵的內容中我們將介紹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方法來幫助視力困難兒童學習這些知識。
“如何幫助視力殘疾兒童學習”
視力殘疾兒童可通過觸摸認識事物,可以通過聽聲音學會做些事情,還可以通過嗅、嚐認識事物。通過這些方式認識不同的事物。隻在可能引起自身傷害的情況下才教他停止。讓他知道。當他學會了新的動作或會做某些事情時,你是很高興的。你可以表揚他、撫摸他、親親他或摟抱他,鼓勵他學習更多的東西。
2.視力殘疾兒童必須學會做的活動,如何訓練他自己照顧自己?家長怎樣幫助他?
通過你的幫助,他能和其他兒童做一樣的活動,他可以學會同年齡兒童會做的事。
首先你要觀察被訓練的人,了解他的能力,能單獨做些什麼,哪些不能做。經常鼓勵他做自己單獨能做的事。叫他做時,你始終不要放眼。一次隻能教一個活動,一個學會後再教第二個活動。
“采用何種方式容易收到效果”你可用下列方式教他活動,從你認為他容易學會的事開始。
(1)
想想他怎樣才能做這個動作,向他解釋應該如何做,說明這個動作對他日常生活的意義。
(2)
給他做個樣子幫他完成動作,向他解釋你是怎樣做的,讓他仔細地聽你講並摸摸你做的方法。然後試著要他自己做,盡量不要幫他,他自己不能做的部分稍微幫他一下,將你的手放在他的手上,並教他與你一起完成。
(3)
跟他一起完成動作時要顯得你很高興。在他能夠完成他原來不能做的動作時,你要表示出很高興。當他的動作做得不錯時,也要加以鼓勵,拍拍他、抱抱他並誇獎他做得好,這會使他想還要做得更多。
(4)
每次都用同樣方式幫他做需要的動作。
(5)
當他學做更多的動作時,盡量少說、少幫。每次做時,你不幫忙,盡量讓他多做幾次。實在要幫時,就將你的手放在他的手上幫他完成動作。
(6)
堅持訓練,一直到他學會做完整的動作,可能需要幾天或幾星期。
3.怎樣訓練視力困難兒童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吃飯、喝水的訓練”
(1)
要他保持雙手清潔,防止疾病,教會他每次吃東西前後要洗手。
(2)
一定要與同年齡兒童一樣給相同的食物和飲料。這樣他就不會因為殘疾而與別人不同,他自己可能還不知道怎麼吃、喝,應該教會他們自己單獨進行,並應教給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的方式吃喝。先教給進食的方法:左手拿碗、右手拿勺或筷子,再教握筷後用無名指碰靠碗口邊側,掌握方向,然後把飯送入口中。如果在視力喪失前能夠獨自進餐或用杯子喝水,用同樣方式進餐和喝水就較為容易;如果他完全看不見,幫助他學會吃各種食品。坐在他身邊,告訴他吃的是什麼東西,並教給他這種食品的味道和他的感受。如果是個小孩,他不會用杯子喝,你可以手把手地教他拿杯子喝,教他怎樣拿杯子,怎樣喝,再放下杯子,教他幾次,每次幫他幫得少點,然後要他單獨做,這樣可以教會小孩用杯子喝水。
(3)
每次坐同一個位子,他吃起來就更方便。每次吃飯時把他用的碗、筷子、盤子、杯子放在相同位置,使他找、用方便。在教給他們進食技巧的同時,要將餐具如筷子、勺、碗、碟、盤子、飯盒等的名稱教給他們。
(4)
每次將不同的食品放在他的盤子裏相同的地方,便於他找到。
“自己學會刷牙”教會兒童應該每天刷牙。教他刷牙齒內、外、前、後各處,可以用手指或牙刷蘸鹽或牙膏刷牙,刷牙後用水漱洗。
“自己學會梳頭”
開始時隻要求他們把頭發梳通,感到梳頭的樂趣,然後教給他們梳成各種發型,教女孩編辮子。
“自己學會穿衣”
(1)
先讓孩子自己觸摸衣服,認識衣服各部分名稱,識別衣服裏表。然後,有意識地訓練穿無扣、無帶的衣服。如果前後相似,在衣服背後內部縫個標記。
(2)
讓他了解不同顏色的衣服。用不同形狀的標記,縫在不同顏色的衣服內,讓他記住,穿時可選準他要穿的顏色。
(3)
教會他穿衣褲的方法:先把雙手伸到衣袖裏,然後把領子從頭上套下來;先把雙腳伸入褲腿裏,然後提起腰部;學習穿衣的同時,學習脫衣服,把上衣從下撩起,頭從領中褪出,再脫掉雙袖;或者提著褲子的腰部,把衣服拉到腳踝部位,把腳從褲子中抽出。
(4)
學習了穿脫無紐扣的衣服後,再學習穿脫有紐扣的衣服。
“自己學會洗澡”
(1)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保持身體清潔可以防止生病,因此應該每天洗臉、洗手、洗腳,經常洗頭、洗澡,這點十分重要。
(2)
他應該在家人洗澡的地方以相同的方式學會洗澡。比如可以用小盆子從桶裏舀水衝洗,也可以用淋浴,教他冷熱水管的位置,應該先開冷水再開熱水,以免燙傷。肥皂、毛巾應放在固定的地方,便於他拿取。
(3)
如果他一個人不能單獨去洗澡的地方,就可安排其他人陪他去;還可以從家到洗澡的地方牽條繩子,以便他自己摸著去。
“自己學會洗衣”
(1)
洗澡後要穿幹淨的衣裳,告訴他穿的衣服必須經常換洗。他也可以通過聞衣服的味道,了解自己所穿衣服是否已經髒了。
(2)
在教他洗衣服時要先教他計數,洗衣前後要數清衣服件數,以免丟失;如果在河邊洗衣,要告訴他首先要注意安全,衣服要一件一件地在河裏洗,如果許多衣服都放在河裏,就會被水衝走;教會他用手體會洗一件衣服所需要用的肥皂或洗衣粉的量。
(3)
教會他晾曬洗過的衣服以及晾曬好後衣服的收疊。
“學會自己上廁所”
(1)
他應該像家人一樣上廁所。如果他不能單獨去,就要人陪他,或從家到廁所牽根繩子,便於他去。
(2)
教他能控製自己的大小便,如廁要關好門,不要便到外麵,便前能褪下褲子,每次大便後要擦幹淨,教他自己擦。便後要衝洗廁所,會用衝水器,會開關水龍頭,廢紙能放入紙簍裏。
(3)
每次大便後要用水和肥皂洗手。
“用錢”
(1)
教孩子認識貨幣:教他用觸覺區分不同大小、形狀和重量的硬幣;教他用手摸清各種紙幣的大小,這可以將票子放在手指之間體會。
(2)
如果幾種鈔票大小形態相同,家長就按不同麵值折成不同形狀來區別。
(3)
當孩子認識貨幣後,可以叫他嚐試買賣東西,並在這一過程中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
“關於盲童的家庭”
(1)
盲童必須生活在一個安全的家中,他才能夠在家庭周圍安全地活動。火塘、爐子、灶門都應該有保護,以免他燒傷。如果有井,就要加蓋,免得他掉下去。
(2)
如果房屋周圍路上有石頭,使他難於走動,應該搬走;路上如果有洞,應用砂土填平。
“怎樣訓練視力殘疾兒童在周圍活動?”
視力殘疾兒童應該及早訓練他在周圍活動。如果被訓練的人能看到一點點,讓他看東西時靠得近一點,利用殘留的視力在周圍活動。被訓練的人隻在暗處看不見東西,就在白天看得最清楚時進行訓練活動。在教會他在白天活動後,再教他在昏暗時活動。
(1)
由於他看不見,需要記住許多事情。幫助他記住屋裏、院裏和村子裏的一些事情。然後幫助他記住院子裏的物件。在家和院裏都熟悉後,再叫他記住村子裏的事物。
(2)
在教他熟悉家、院、村裏的事物時,應采用下列方式:要他抓住你手臂關節上部,落在你後麵半步,以便他能跟著你移動;如果是個看不見的小孩子,就要他抓住你的手。
(3)
先領著他在家裏活動,認識室內外環境,向他講解在屋內活動的方式,說清家裏的物品,讓他們通過觸摸認識房門、窗戶、家具,了解它們的位置,把室內一切可以拿來的物品讓孩子摸,並一邊觸摸,一邊告訴物品用處。然後要他用觸覺來“看清”它們,幫助他記清如何在家中活動。
(4)
然後領著他在院子裏活動,告訴他院子裏的物品如樹、灌木、籬笆和有火的地方。告訴他裏麵的種類。能摸的東西都要讓他摸一摸,盡量讓他認識。在開始教他走路時,你一邊陪他走一邊跟他講話,告訴他走的是什麼樣的地麵,如地麵是粗糙、平滑、沙地、草地等。要他用腳和手去感受地麵的差別。
(5)
教會他注意聽聲響,隨聲響轉動頭。幫助他學會聽聲音移動的方向,判斷聲音的來源,距離多遠。
(6)
領著他再在村子周圍活動,告訴他碰到的事物如洞、大石頭或樹,幫助他用手和腳觸碰識別這些事物;告訴他周圍發生的事情;告訴他住在附近的人,特別是年齡相近的,告訴他鄰居家裏人的名字和年齡。鼓勵他向路上遇見的村裏人講話,幫助他從語音上認識人。
(7)
告訴他所遇到的動物,如狗、貓、牛、雞等,讓他觸摸這些動物,並聽它們的叫聲,使他熟悉。
(8)
幫助他從聲音和氣味上區別事物,可以有意識地向孩子介紹各種物體的氣味,如廚房的氣味、人體的氣味、汽油味、酒味等,並具體嚐試某些味道,如糖的甜味、鹽的鹹味、醋的酸味,為他們和別人談話積累素材。同時,也教會他用氣味和聲音來辨別事物,弄清在村中活動的路,如動物和垃圾,便於躲讓;幫助他聽聲音以辨明自己所在的地方;在不同的處所腳步聲也不相同,教會他辨別是走在空曠處或靠近牆壁或建築物處;
(9)
教會他在嘈雜的地方區別不同的聲音,區分出人、動物和汽車。
(10)
時間觀念的培養。讓孩子理解春、夏、秋、冬,知道一天、一個月和一年的概念,知道早晨、中午、晚上和時鍾打點表示的時間;要教他感覺出不同的風和氣溫,說出是怎樣的天氣。從氣溫的不同說出一天中的時間。為交往積累素材,為智力發展打基礎。
“怎樣訓練兒童單獨活動”當他已經熟悉屋內院內的情況後,教他逐漸獨自在這個範圍內活動。教給他在獨自活動時怎樣保護自己。
(1)
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可能不願意走動,因為怕碰到東西或跌跤,教他在行走時一隻手放在臉前麵(保護她的頭和臉),另一隻手放在身體前麵保護自己(也可以用這一隻手或走在前麵的一隻腳感觸物品),這樣小孩就敢於單獨活動了;在屋內走動時,可以把另一隻手放在腹部前麵,既保護自己,又可感觸到桌椅;在彎腰向下時,更要用手擋著臉,以防臉碰到桌椅等物品;也可以教他用手背靠著牆或桌子活動。有時他會跌倒,教他學會跌倒前先將手臂伸直,這樣跌倒時就不會受傷,即使受傷也不重;有時他也可能撞著門、牆或家具,要他把一隻手總是放在臉前麵以保護自己。當他學會這種方式後,就不怕在周圍活動了。
(2)
開始訓練時,你不要扶他,但在他活動時要一直跟他講話,告訴他周圍有些什麼東西。重複地講,一直到他能記住並能獨自活動時為止。他獨立活動時,開始會感到孤獨,這時你要靠近他並和他講講話,讓他知道你一直在他身旁並關心著他,這樣可以鼓勵他活動。千萬不要讓他單獨呆在生疏的地方,並且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返回。
(3)
告訴他要去的地方在什麼方向。從已經熟悉的地方如門、牆開始,告訴他記住怎樣改變方向以到達要去的地方。
(4)
走動時可以用手背靠著牆或籬笆。不讓他在有石頭和有坑的小路上走動,除非把這些障礙除掉,以免跌倒;保護他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如水塘、井邊、河邊、火堆旁。有火的地方和水井都應該有防護,以防小孩靠得太近。
“怎樣訓練兒童使用手杖活動”
訓練視力困難的兒童或成人使用長手杖,他就可以更方便地在村子周圍單獨活動。因為手杖是用來發現路上障礙物以避開障礙的。
(1)
首先要找一根合適的手杖,可以用樹枝或竹子製造,手杖要直而輕。手杖的長度應該與地麵到肘部的長度相等。如果他走得很快,步子大,手杖就稍為長些。
(2)
使用盲杖的技巧:用手杖探路行走,手杖應該點在前麵,距離他一整步,手杖觸地時要輕,手杖的末端應該點在兩側腳的前麵;將手杖緊貼地麵,不要漏過路麵上的一些小障礙物。他可以隨便用那隻手抓手杖,這由他自己決定。而他可以用另一隻手觸摸路中高一點的東西;應教會他手腕活動,將手杖從一側移到另一側,臂和手應該保持在身體中部。當手杖點觸左(右)側時,他就應該邁右(左)腿;當手杖移到右(左)側時,就邁左(右)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