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不容忽視的尿毒症知識問答(6)(1 / 3)

慢性腎功能衰竭時,消化係統幾乎每一部分均可累及。最早症狀常為食欲不振、畏食,繼則出現惡心、嘔吐等。口中可有尿味,口腔黏膜發生炎症,炎症也可累及食管。胃腸部常見胃炎、十二指腸炎、多發性潰瘍、黏膜水腫或出血。結腸也可見腸壁潰瘍、出血、壞死、感染,臨床表現為便血。由於腸功能紊亂,可出現腸梗阻、結腸穿孔。胰腺可見胰泡擴張,急性胰腺炎亦非少見。維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常見胰腺管周圍纖維化。

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呼吸係統並發症有哪些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由於內環境紊亂及免疫功能低下,易受體內外致病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肺部病變,主要有尿毒症肺、肺水腫、胸膜病、肺鈣化等。

(1)尿毒症肺:又名尿毒症肺水腫、尿毒症肺炎。其症狀輕微,早期隻有尿毒症引起的全身症狀,隨病情發展逐漸出現輕至中度咳嗽,咯少量黏痰以及呼吸困難等。發展為間質纖維化時,呼吸困難和紫紺加重。中小量咯血也是重要症狀。需與心源性肺水腫、肺部感染及肺出血-腎炎綜合征相鑒別。

(2)尿毒症性胸膜病:發生率為15%~20%,有胸膜摩擦音、胸痛或胸部不適,呼吸困難或發熱。胸膜摩擦音曆時1~15天,可伴有滲出。血尿素氮與滲出之間無關係。

(3)肺鈣化:慢性腎功能衰竭時常引起軟組織鈣化,肺是最常見的部位。其臨床表現有慢性呼吸困難或急性、亞急性呼吸衰竭,胸部X線片可完全正常。停止補鈣、切除甲狀旁腺、低磷飲食、口服氧化鋁及應用低鈣透析液、增加透析次數或延長持續時間能逆轉鈣化。

(4)尿毒症性肺水腫:是腎病科的常見急症之一。當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特別是伴少尿、無尿時,如突然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端坐呼吸,伴恐懼感、窒息感、麵色青灰、口唇發紺、大汗淋漓、咳嗽、咯痰,可伴有咯血及大量粉紅色泡沫痰,兩肺對稱性布滿濕囉音及哮鳴音,心率增快,脈搏細弱者應考慮急性肺水腫。

消炎鎮痛劑引起腎損害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消炎鎮痛劑引起的腎損害,主要是由於長期過量服用鎮痛劑所致。長期過量服用鎮痛劑是指攝取合劑形式的阿司匹林或非那西丁至少2kg達3年以上者。臨床表現分為腎髒表現和腎外表現。

(1)腎髒表現:女性多見多尿、夜尿、多飲,反複發作的尿路感染。有腎乳頭壞死者出現肉眼血尿和腎絞痛。尿蛋白為中等量,不超過2g/24h。晚期則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有些患者可以無任何症狀至腎功能不全。

(2)腎外表現:消化道症狀、消化性潰瘍、肝功能損害、貧血等。

藥物的基本作用是怎樣的

在藥物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存在著人體與藥物的相互作用的辯證關係,在藥物對機體發生作用的過程中,藥物是外因,機體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發生作用,即通過影響機體、細胞所固有的生理功能而發揮作用。因此,藥物的效應實際上是機體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變。功能的提高稱興奮,功能的降低稱抑製。藥物的興奮、抑製作用常常不是單一出現的,在同一機體內,藥物對不同的器官可以產生不同的作用。如腎上腺素對心髒呈興奮作用,而使支氣管平滑肌鬆弛,呈抑製作用。又如嗎啡抑製痛覺通路及呼吸中樞,而興奮胃腸道、膽道及泌尿道平滑肌。興奮和抑製作用也不是恒定不變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例如,治療量的中樞興奮藥對中樞係統有興奮作用,劑量過大時,則可引起過度興奮,發生驚厥,最後會轉入中樞抑製,甚至麻痹。

藥物對機體的作用使體液成分改變,如胰島素使血糖下降,腎上腺使血糖升高;有些藥物表現為組織形態學方麵的改變,如腐蝕藥對局部組織的損傷破壞作用;還有一些藥物還能改變機體的反應性,如免疫抑製劑能抑製機體的免疫反應;有一些藥物可用於補充機體的維生素和激素不足。有一些藥物主要殺滅或抑製寄生性生物,它們必須對宿主無明顯的毒性,然而能通過幹擾病原體的代謝抑製生長繁殖等,從而有利於人體發揮抗病功能而達到消滅、排出病原體的目的。

從藥物進入機體到排出體外,這個過程稱藥物的體內過程,應該說明的是:在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機體是起主要作用的。這就是:“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

怎樣才叫合理用藥

合理用藥是個廣義而重要的概念,是指在為患者用藥時,所用的藥物要符合患者的病情(嚴格符合適應證)、病理(即患者的病理變化)、生理(對病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藥理(即藥理作用、作用特點、適應證、劑型、用法用量等符合患者的情況,並且不違反注意事項中涉及的問題,亦不會發生明顯不適反應)。簡而言之,就是所用藥物對患者的病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而又不違反用藥原則,不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一句話,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