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飲酒與酒精性肝病(1 / 1)

飲酒與酒精性肝病

閱讀

什麼是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是因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髒疾病。酒精除常引起肝髒、胰腺、胃腸等消化係統症狀外,還可引起心血管、神經、造血、內分泌等係統功能的損害。酒精性肝病是西方國家大量肝硬化患者的最主要病因,也是目前人類常見十大死因之一。近年來,我國由酒精所致的肝損害亦呈逐年上升趨勢,並成為繼病毒性肝炎後導致肝損害的第二大病因。

飲酒會引起肝損傷嗎?

影響酒精性肝損傷進展或加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飲酒量、飲酒年限、酒精飲料品種、飲酒方式、性別、種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等。但酒精所造成的肝損傷,在達到一定飲酒量或飲酒年限時,風險就會大大增加。由於人的個體差異較大,飲酒與肝損傷的劑量效應關係並不十分明確。酒精飲料品種較多,不同的酒精飲料對肝髒所造成的損害也有差異。同時,飲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損傷的一個危險因素,比如空腹飲酒比邊吃飯邊喝酒的飲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損傷,因此,不能籠統地說飲酒就會引起肝損傷。

飲酒為什麼會引起肝損傷?

肝髒是人體最大、功能最多、物質代謝最活躍的實質性腺體器官。它參與人體消化、排泄、解毒以及糖、脂肪、蛋白質等代謝功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乙醇(酒精)不能儲存,必須被代謝,其中90%以上在肝髒進行氧化代謝。乙醇通過乙醇脫氫酶產生乙醛(乙醇的主要代謝產物),乙醛對肝髒及其他髒器具有毒性作用。此外,乙醇代謝可使細胞內環境處於還原狀態,從而幹擾碳水化合物、脂質代謝以及其他一些中間代謝環節。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損害肝細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

因此,酒精必然會影響正常的代謝結構,引起消化和代謝失常,從而降低對病原菌、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禦能力。

女性飲酒不易引起肝傷害嗎?

一般認為,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酒精性肝病。因為與男性相比,女性對酒精(乙醇)介導的肝毒性更敏感,更小劑量和更短的飲酒期限就可能出現更嚴重的酒精性肝病。飲用同等量的酒精飲料,男性和女性在血中酒精濃度方麵有明顯的差異。並且,雌激素可增強酒精產生的內毒素血症應答反應,並擴大肝髒對內毒素的炎症反應。在我國製訂的《酒精性肝病的診斷指南》中,診斷標準規定的女性飲酒量隻有男性飲酒量的1/2。但我國酒精性肝病患者中,男性卻明顯多於女性,這主要是我國男性嗜酒人群明顯多於女性嗜酒人群。

不同的酒精飲料對肝損害有差異嗎?

酒精飲料品種較多,不同的酒精飲料對肝髒所造成的損害也不同。日常生活中,經常飲用的酒有啤酒、葡萄酒及白酒。啤酒或烈酒與肝病的相關性比葡萄酒更明顯。各種酒的來源、釀造工藝及乙醇量(即酒精度數)各不相同,而肝損害與酒精度數明顯相關。酒精度數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按容量計),如北京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11%~16%(通常稱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稱為低度白酒)。如果每天飲酒量不超過24克乙醇,即相當於540毫升啤酒、200毫升果酒、60毫升40度的白酒,肝損害的危險性較低。

飲酒方式對酒精性肝病的影響

飲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損傷的一個危險因素。一次大量飲酒較分次少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天飲酒比間斷飲酒的危害性大。空腹飲酒比伴有進餐的飲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損傷。空著肚子喝酒,隻喝酒不吃菜的,更容易患肝損傷。如果在喝酒的同時吃飯,補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動物性蛋白質豐富的菜肴,可以減少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飲酒同時要吃些蔬菜,也可減輕肝髒負擔,如醋拌涼菜以及水果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既可起中和作用,水果中的糖分又能加速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同時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等重要的抗氧化劑,也可減輕酒精對肝髒的毒害。

(摘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健康大百科:慢性肝病防治篇》 主編:金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