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圳人:“你從哪兒來?”(1)(1 / 1)

人類

文/牛仔

深圳人來自四麵八方,在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他們過著快節奏的生活,炒著股票,努力地大把賺錢。時尚的他們能把跑步變成社交方式,翻著花樣來表白,還能把讀書變成社會責任,但每當年關將近,那一夜空城和滿臉的行色匆匆,也隻能說明他們都是內心孤獨的流浪者……

30多年過去了,深圳從一個“水草寮棚”的漁村一躍成為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的進步,深圳也成了許多人熱切奔赴的寶地。來自全國各地,懷揣各種理想的“尋夢人”,彙聚成了一座社會大熔爐,無論是大嗓門的東北話癆、溫柔的吳儂軟音,還是字正腔圓的京腔、晦澀難懂的客家閩語,甚至是來自大西南的苗音、川普,在深圳街頭,你都能輕易地找到。

“你從哪兒來?”

跑步是最佳的社交方式

很多深圳人見麵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從哪兒來?”

因為在眾多現代化大城市中,深圳應該是最年輕的一個,這裏的人口結構也非常年輕化,因此喜新厭舊的現象很明顯,稍不留神,就會物是人非,時時讓你感覺生活在一個全新的城市,所以很多人見麵都會有此一問。

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到一起,讓深圳人總能搞出些稀奇古怪的花樣,大到國家政事,小到泡吧喝酒,就連交朋友如此個人的事情也不例外。他們尤其喜歡“跑步交朋友”:來自八方的深圳人,把跑步變成了一種社交語言,一種時尚符號,一種有親密融合感的群體活動。初到深圳,最好的社交方法就是參加跑步活動,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交到誌趣相投的朋友。

“不需要別人來幫你,你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設備,不一定要到特定的地方去,隻要你有一雙跑鞋,一條好的線路,就可以跑得很高興。”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這句話,幾乎成為所有深圳人的“聖經”。到深圳去參加一次跑步,你就知道深圳“跑圈”的花樣豐富到什麼程度了:比如有人用“咕咚運動”跑一個“祝你生日快樂”的路線圖;有的用“NIKE+”跑一個蒼蠅拍、一塊吐司麵包,或是準備奔月的一隻老鼠;還有人貢獻出自己跑步的全部裏程數,送給另一個人,目的就是表白……

購物消費是深圳人彰顯時尚的方式。最近幾年特別火的購物狂歡節,就是網購熱情高漲的深圳人搞出來的,甚至一度造成物流癱瘓,而實體店也不示弱,大大小小的店鋪也都在極力上演“搶戰”大片。所以,如果在深圳想跟陌生人聊天,最好的搭訕方式就是:“今天你買了啥?”

追求時尚的深圳人,同樣也注重傳統,這或許是眾多移民城市最大的特色,他們喜歡過節——特別是一些傳統節日。過去在年關將近之時,大街小巷都會唱著民謠——“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其中的炒米餅,就是深圳人最喜歡的“遝米餅”了。老一輩的深圳本地人都知道,一聽到做炒米餅時發出的“嗒嗒”聲,就是快過年的時候了。

要製作炒米餅並不是件簡單的事,要將當年收獲的冬米洗淨、晾幹,倒入早已燒熱的鐵鍋,來回翻炒至冬米露出金黃色後,再放進碓臼裏舂碎。基本工作完成後,鄰裏鄉親就會操起小木槌一起過來幫忙,大人小孩一起動手,主婦捏餅料團裝進模裏,其他人則人手一個小木槌,將模裏的餅料捶打、壓實,此後就輕輕敲打模背,把餅從餅模裏敲出來,然後在模具裏再撒些幹米粉以免粘膜,裝填餅料捶打。經過重複循環,打餅才算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