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網格化管理的實證研究
學術交流
作者:李林蔚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因此,迫切需要一套適用於現代城鄉發展的社會管理方式。2012年鄭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的“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製,提出了創新工作機製、強化基層基礎的迫切需要。新密市抓住此次契機,全麵開展網格化管理,為新型城鎮化助力。本文對新密市實施網格化管理的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目前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困境,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對鄉鎮(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鄉鎮網格化;社會管理;實證研究
一、引言
網格化管理模式始於北京,2004年,北京市東城區建成啟用了全國首例“網格化”管理係統。此後浙江、上海、湖南、山東等地以加強社會服務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為核心,打造了“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新模式。網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台,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形式。鄭州市於2012年開始全麵推行網格化管理,新密市作為鄭州市下轄的縣級市,緊隨鄭州市步伐,在鄭州市總體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行網格化管理。在近兩年的實踐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了諸如工作機製不規範、條塊融合度差、工作人員能力不足、公共服務相對較低、社會參與程度不高等問題,本文將對上述困境進行詳細分析,並提出對策建議,以便更好的完善網格化管理,推進城鎮化進程。
二、新密市實施網格化管理的背景分析
(一)新密市實施網格化的原因
2012年2月24日,河南省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在全市轉變領導方式創新黨務工作大會上提出,要建立“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製,並在金水區經八路辦事處、惠濟區老鴉陳辦事處和新鄭州市梨河鎮進行試點。4月27日,鄭州市召開了“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製觀摩推進大會,會議主題就是要在全市建立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的“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製,並把此作為鄭州市三大主體工作(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網格化)之一。為了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基層基礎,促進城鄉各項基層工作任務的落實,新密市抓住此次契機,按照《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規範“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製的實施意見》(鄭發〔2012〕8號)要求,全麵實施網格化管理。
(二)新密市的基本情況
新密市位於河南省中部的嵩山東麓,隸屬省會鄭州,位於省會鄭州西南40公裏處,總麵積1001平方公裏,轄1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797200(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新密市是全省26個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
三、新密市網格化管理體係的構建
(一)設置機構人員。新密市成立了落實長效機製領導小組辦公室,明確為常設議事協調機構,內設綜合協調、網格管理、督查考核、信息宣傳、技術保障等5個科室,配備了20個編製,全額預算管理。按照全員定格的原則,全市共劃分一級網格18個、二級網格347個、三級網格3372個,共下沉群眾工作隊員1025人、鄉(鎮)辦工作人員1331人、市直職能部門人員6329人,實現了“四個全覆蓋”(縣處級領導幹部包鄉聯村全覆蓋,群眾工作隊駐村全覆蓋,公職人員擔任三級網格長全覆蓋,職能部門人員下沉全覆蓋)。
(二)配備硬件設施。按照一級網格“八有五上牆”,二級網格“七有四上牆”,三級網格“兩有三顯示一建立”的統一規範,進行了硬件建設。高標準建好市、鄉、村三級信息平台,統一為鄉鎮辦、各村(社區)和基層網格長配備了電腦、手機終端等必要設備。在廣播電視台、《新密時訊》分別設置了專題專欄,城鄉共設置大型固定宣傳牌20個、張貼標語8300多條,向群眾發放明白卡、公開信近百萬份,營造了濃厚的氛圍為網格化管理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