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1 / 2)

關於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李享

【摘要】通貨膨脹是一種會對經濟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金融現象,通貨膨脹的出現,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甚至造成社會的秩序混亂,同時會給國家的經濟造成一些破壞。本文結合通貨膨脹的內涵,對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成因以及抑製通貨膨脹的策略進行簡明扼要的分析。

【關鍵詞】通貨膨脹 影響 成因 治理措施

一、通貨膨脹的內涵和影響

(一)通貨膨脹的內涵

通貨膨脹是指在一段時期內,物價不斷的呈現出上升趨勢。它不同於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是在特定時期、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出現的貨幣麵值下降,貨幣貶值是對經濟實體來說就是麵值下降。通貨膨脹關係到貨幣在本國範圍內的價值,而貨幣貶值直接影響到國際市場價值。這兩個概念在經濟學上有一定的相關性,但這一觀念不被所有學者認可。有學者認為“通貨膨脹”會讓人聯想到貨幣本身價值上升,建議改名“物價膨脹”,現在還沒有得到權威認可。

確定通貨膨脹的常用三個指數來衡量:消費者的價格指數、生產者的價格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價格指數。簡而言之,一旦政府發行過多貨幣,物價就會隨之上升。

(二)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貨幣在市場流動中出現的問題:由於發行的貨幣高於市場需求,導致市場中供不應求,所以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對中國的影響。通貨膨脹讓中國收入分配失衡,它直接衝擊低收入群體的正常生活。土地、存款和收入等在通貨膨脹中嚴重受損,這樣低收入居民難以維持正常消費,致使貧富差距增大。普通居民在通貨膨脹後感覺生活壓力加大。通貨膨脹使收入方麵的進一步失衡,貧者更貧,富者更富。對於打工者來說,收入受損;對於拿利潤的人們來說,盈利更多;對於投資者來說,他們更不確定中國的經濟結構將會發展成什麼樣,他們無法預料市場趨勢,因此減少對資金的投入。對於市場的不確定性,政府若不能控製局麵,中國的經濟結構將更加扭曲;通貨膨脹嚴重阻礙勞動力的提升,由此降低了中國的國際競爭力。一些企業利用“渾水摸魚”的價格戰略在市場中獲利,他們直接提升物價,不去想開發新產品、新技能。對於本來技術含量就低的中國來說,在國際上靠走量來獲利。通貨膨脹導致我國地位下降,甚至會讓中國長期處在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目標難以實現。

二、通貨膨脹的成因

通貨膨脹是在經濟市場上客觀存在的現象。在理論方麵對其成因進行深入探討,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麵:

(一)資金方麵的通貨膨脹

資金方麵的通貨膨脹就是鈔票印刷量過多抑或在市場中流通太多。出現貨幣現有價值低於實際價值,這樣就造成了物價上升的趨勢。經濟專家通過對通貨膨脹的研究總結出:通常情況下,如果貨幣的供應量急劇增加時,人們的總需求對貨幣來說沒有太大的變化。相反,它的超額供應會使物價急劇上升,造成通貨膨脹的不良後果。

(二)需求的拉動

需求拉動是通貨膨脹重要原因之一,需求拉動就是人們的總需求(日常消費+風險投股+生活支出+額外支出)大於生產商的總供給,這也會造成物價上漲的後果。即是“過量貨幣追求稀有的物品”。根據照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的話來說就是,一旦出現人們的總需求超過總供應的現象,物價上升趨勢的出現也就很正常了。因此,無論什麼原因,隻要總需求上升必定會出現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現象。

(三)成本的推進

成本的推進也是通貨膨脹現象的一種。它是在人們總需求沒有變動的狀態下,生產商的成本出現增長,這是供給方造成的通貨膨脹。由生產成本上升或者供給不足造成的通貨膨脹也叫供給型通貨膨脹,這是因為生產商製造成本的提升導致的物價上漲。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人均收入成倍增加、商業利潤成倍增長及進口產品價格上升。

(四)結構型的通貨膨脹

結構型的通貨膨脹是指經濟結構出現變動引起的通貨膨脹,通常情況下這是因為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帶動勞動力提速,這樣,員工的工資自然就會翻倍增長。但是,對於經濟不發達、技術不先進的地方,勞動力也不可能提升,在競爭十足的經濟市場中就會落後。對落後的人們來說,物價上漲,這就形成了所謂的通貨膨脹。在現實生活中,通貨膨脹不僅僅是有著幾種原因形成的,更不可能是一種原因導致的。因為供求關係失衡,所以出現這種極端後果。如果通貨膨脹是因為需求不足,也就是供不應求導致的通貨膨脹,那物價上升也就是因此發生,進而造成工資上升的情況,最終導致生產商製造成本提升。這樣就形成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不僅僅是一種存在於市場的自然屬性,它還可以調整貨幣流動的方向,利潤變動的趨勢及投股的方式。通貨膨脹還可以反映利潤分配的均勻度,通貨膨脹現象的嚴重度越高,說明利潤分配越不均勻;反之,通貨膨脹現象越輕,利潤分配越均勻。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各個行業、各個地區發展程度不同,技術水平不等,收入相差甚遠,但價格統一,那通貨膨脹就極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