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教師常見心理疾病早防治(1 / 3)

(一)焦慮症

焦慮症,又稱焦慮症神經症,是一種以焦慮症狀為主的神經症焦慮症。此病急性發作時,常能自行終止。在發作時,患者會感到緊張、恐懼並伴有一係列的自主性神經係統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有心悸、易疲勞、氣急、神經質、胸痛。

一般來說,易於緊張和焦慮、對困難估計過分、對軀體微小不適容易引起很大注意、遇到挫折易於過分自責及謹小慎微、優柔寡斷、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的教師,易於引起焦慮症。

1.臨床表現

焦慮症的發病形式有2種:

(1)廣泛性焦慮(即慢性焦慮)

焦慮發作往往持續較久,而且焦慮的程度時有波動。表現為終日緊張、心煩意亂、坐臥不安及對自己的健康憂慮重重,常感到胃腸不適、腹脹、尿急、頭痛、腰酸背疼等。

(2)驚恐發作(即急性焦慮)

發病突然,患者感到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緊張、恐懼或難以忍受的不適感,感到災難將至,擔心可能死亡,害怕會失去控製而發瘋,感到心悸,“心要跳出來了”,出汗,大小便緊迫感,常不安地來回走動,搓手頓足,驚恐歎息。急性焦慮發作可以持續幾分鍾、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周不等。發作後,可以恢複如常人。

2.焦慮症的自我防治

教師由於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腦力勞動重等,因此容易出現焦慮甚至患上焦慮症。

焦慮症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或心理障礙,自我防治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應充分認識到焦慮症不是器質性疾病,對人的生命沒有直接威脅,因此我們不應有任何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隻有這樣,疾病才能很快被祛除。

(2)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應堅信自己所擔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經過適當的治療,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調節情緒和自我控製,如心理鬆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以達到順其自然、泰然處之的境界。

(4)學會正確處理各種應激事件的方法,從而增強心理防禦能力;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心情豁達開朗。這樣就可避免出現焦慮症。

(5)在可能的情況下爭取家屬、同事、組織上的關照、支持,從而解決好引起焦慮的具體問題。

(6)適當給予適量的抗焦慮藥物,如利眠寧10~20毫克或安定2。5~7。5毫克,每日1次,口服。心得安10~30毫克,每日3次,口服,也有一定療效。

(二)抑鬱症

抑鬱症是以情緒異常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患。很多教師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或適應不良等,所以患上抑鬱症。全球約有1億人患有抑鬱症且數量有增無減,抑鬱症已成了本世紀相當流行的病症和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

1.臨床表現

患抑鬱症的教師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並伴有其他臨床症狀。患者心境不良,情緒消沉,或焦慮、煩躁、坐立不安;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和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精力減退,常感到持續性疲乏;認為活著沒有意思,嚴重者感到絕望無助、生不如死,甚至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念,其中也確有付諸行動,造成不良後果。

此外,思維緩慢及自我評價降低,精神運動明顯抑製,並常出現食欲、性欲明顯減退,明顯消瘦,體重減輕,睡眠障礙,常有晨重夜輕的規律。情緒反應不僅表現在心境上,而且伴有機體的某些變化如口幹、便秘、消化不良、胃腸功能減弱,或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有時會因軀體症狀突出而掩蓋了抑鬱症狀,從而造成誤診。

2.抑鬱症的治療

(1)藥物治療

用來改變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包括抗抑鬱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藥物方麵的治療,需求助於精神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