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經濟學打造發展新常態
領導智庫
2015政府工作報告是本屆政府的第二個施政報告。作為“克強經濟學”2.0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講實情、談實情、論實策、說實招、言實責,像是一部闡釋中國新改革經濟學的新詞典,彰顯理論自信、發展自信、改革自信,蘊含豐富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戰略,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政策指南。
區間調控+定向調控——
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
對比前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既體現了政府對實現合理增長機製認識上的根本變化,也體現了政府宏觀調控思路的重大轉變。2013年,新一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實施區間管理;2014年,又創新推出定向調控,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保持了經濟平穩增長。2015年,作為新常態元年,麵臨的是嚴峻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國內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報告提出的宏觀調控思路也有了新的變化。
宏觀調控有新的調適理念。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的平衡點,既要抓住時機,加快結構的調整,同時又要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對經濟的波動要保持戰略定力,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加強微調、預調,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今年,工作報告在談到這一問題時又有兩個方麵的新變化,即:針對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年的財政政策提出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其中,“加力”體現在無論是赤字規模增速,還是赤字率增幅,均較去年明顯提高:“增效”體現在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財政貼息、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運用、準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等措施。
宏觀調控有新的調適政策。高度關注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對政策措施配備“工具箱”,區分經濟平穩增長、經濟波動、經濟趨勢性下滑三種情況,準備相應的、對應的政策措施。報告將去年“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改成“更加注重預調微調”,同時增加財政政策“加力增效”,體現了宏觀調控在新形勢下的新調整。在積極發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調控的基礎上,更靈活地應用規劃、計劃、消費、投資、產業、價格、區域等政策,加強這些調控措施之間的協調配合,使多種目標、多項政策、多方麵的改革能夠協調、聯動、平衡。也就是說,前瞻性預調是著眼於克服宏觀調控政策的時滯效應,對製定和實施具體調控政策做出前瞻陛預判,選擇好政策出台時機,做到防患於未然。正如李克強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的,去年很多財稅、金融政策,宏觀調控工具,還沒有完全使用。如果遇到更大困難,我們會出手的。
宏觀調控有新的調適機製。實現新常態下的經濟目標,不僅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更需要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機製的變化。正因為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與以往相比最大的一個進步,那就是首次全麵完整地闡述了“雙目標”、“雙結合”、“雙引擎”這三個“雙”的理論。“雙目標”,即保持中高速增長同時向中高端水平邁進;“雙結合”,即穩政策穩預期的同時,促進改革和結構調整:“雙引擎”,即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這其中實際上已經包含了“目標”、“手段”和“路徑”,是“三位一體”的完整表述。通過目標、手段和路徑的變化,實現中國經濟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從而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這是比單純7%這個總量增長目標更高的“質”的要求。為此,李克強反複強調的,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不能主要依靠宏觀政策的數量擴張,還是要依靠改革。在目前階段,就要把市場活力激發出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