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冀州戰端起(2 / 2)

漢軍左翼,關羽、張飛、郭典等校尉集於一處巢車。張飛望著擺出陣勢,氣勢洶湧的漢軍,不禁咂吧了幾下嘴,讚道,“這就是攻守兼備的鶴翼陣。”

一側,關羽撚須道,“鶴翼陣,本方主將位中央,以弓弩手為佯攻,騷擾敵軍,盡可能的引誘敵軍主力來戰;而兩翼,則是由刀兵、盾兵、長矛手、長戟手等兵種混合,與敵軍近身廝殺。如此,便形成遠程對遠程,近戰廝殺對近戰廝殺。

張飛若有所思的點頭,自己雖然看的很多兵書,但那也隻是紙上談兵,當真正擺下陣勢,張飛就感覺一陣頭皮發麻,也不知道皇甫嵩到底是怎麼通過一個方法來精確的掌控到每一伍的兵力,如臂指使一般,簡直就是指哪打哪。

“看,黃巾出戰了,”這時,張飛指著從黃巾本部集結魚鱗陣的數千兵力道。

“魚鱗陣,”關羽一眼就看透了張梁的布置,不屑的道,“以鶴翼陣的靈活多變,這魚鱗陣,怕是擋不住鶴翼陣的攻勢。”

“大哥,怎麼說,”張飛虛心的問道。

另一側,郭典不屑的看了張飛一眼,出聲道,“魚鱗陣,由方陣演變而來,主要攻擊手段就是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實行中央突破。至於此陣的弱點,則在於尾側虛弱。不過,現在魚鱗陣尾側有張梁大部拱衛,此陣也就沒有什麼缺陷。而我軍鶴翼陣乃攻守兼備,兩翼為攻,中間為守。現在,唯一要看的,便是陣法的靈活多變,看兩軍誰能夠在統兵上棋高一籌。

哦,張飛機械般的點了點頭,靜靜的看著兩軍在呐喊中開始交鋒。

漢軍右翼,劉備、方亮及一幹校尉指揮著麾下士卒快速的向黃巾左翼衝去。左翼,於禁調度中叮囑身邊一員屯長打扮的小將道,“張睜,聽我的旗號行事,莫要胡衝亂殺。”

“喏,”張睜重重地點了點頭,回首望向左翼後方,恍惚間像是能夠看到一對眸子滿含期待的望著自己,這不禁讓張睜心中湧過一抹熱流。

下一瞬,於禁接收到來自中軍的旗號,立馬指揮旗手變陣,轉變偃月陣。偃月陣,陣如其名,陣型呈半弧形,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型,大將本陣通常置身於內凹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的陣線看似薄弱,實則包藏凶險。

此時,於禁負責的左翼兩千青龍營本部兵馬正是兵強將勇,又適時攻擊黃巾魚鱗陣側翼。

隨著兩軍的推進,雙方本陣戰鼓擂響,在大軍各個角落中,鼓聲一陣比一陣密集,此起彼伏。隨著戰鼓的啊敲響,雙方士卒心頭憑空冒出一股血氣之勇,不戰不足以平息胸間的熱流。

當大戰開啟時,雙方五光十色的戰旗揮舞,讓人一陣眼花繚亂。傳令兵就像蝴蝶一般,在軍陣中來回穿梭,揮旗指揮左右兩翼與黃巾魚鱗陣相碰。

下一刻,左右鶴翼與接近的魚鱗陣相撞。霎時間,黃巾右翼魚鱗陣像是被人拔了一大塊魚鱗一般。左翼,劉備率軍與黃巾軍打得如火如荼,正以穩健的速度撕開魚鱗陣的一個缺口。

當鶴翼陣兩翼撞進魚鱗陣時,魚鱗陣並未停下步伐,仍然邁著大步向漢軍中軍行去。到達漢軍五百步時,自有專門觀測距離的觀測員快馬向皇甫嵩稟報。驀地,皇甫嵩輕喝道,“弩手準備。”

立馬,旗手就將皇甫嵩下達的指令傳到前軍,前軍以旗號回應。隨即,前軍盾陣前推二十步,並在盾與盾之間隔著三尺寬的空檔。

驀地,跟隨在盾陣身後,一員員身姿雄壯的漢軍弓弩手,手持六石臂張弩,大步流星的步出盾陣,單膝跪倒在地,平視著黃巾軍。

三百步時,陣前旗手舉旗搖擺高呼,“架弩。”

漢時,平素作戰攜帶的弓弩分三中,分別是簡單,便捷,裝填箭矢快的的臂張弩,威力強上一籌的腰張弩,以及弓弩的終極升級版踏張弩。不過腰張弩引滿,需要一種特殊的器械,而踏張弩,顧名思義,則是將身子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麵前。左右腳掌俱揣入拇內,緊接弩劈,撬上腰鉤,鉤住弩弦。兩手拉腰鉤索,兩腳掌往前一蹬。劈體往後一倒,一齊用力,才能來開弩弦,掛上機括。****的射程和威力能給敵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漢時,弓弩強度是按石計算,分一石至十石,每石弓弩的威力大不相同,就以一石具弩為例,一石弩引滿需二十七至三十二斤左右的力量,射程達到二百多步,而有效射程則在一百步左右的距離,也就是在古代快接近一裏地的四分之一,相當於現在一百多米;而十石的大黃弩,最遠射程八百多米,也就是兩裏地,有效射程四百到六百米左右的距離,至於破甲,需要到四百步以內,一射一個死。當然,大黃弩擁有如此變態的威力也,也有其弊端之處,需要幾個身強體壯的壯漢一同操作,拉滿十石的大黃弩弓弩。

隨著一陣哢哢響中,一具具六石單兵臂張弩紛紛將弩箭放在矢道之上,緊跟著便將弓弦向後拉,掛在弩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