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音樂教學探微(1 / 3)

基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音樂教學探微

論壇

作者:黃小蕊 趙露

人所參與的一切社會實踐都離不開心理活動,因為行為是內心世界的反映,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就需要了解和認識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將音樂教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采取適合音樂學科結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使音樂教學實踐達到預期的目標。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小學時注重感性,中學注重知識和參與,大學注重較深層次的文化修養。他們對於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審美也各有側重。

《新課程標準》中,將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九學年分成了三個學段:1-2學年為小學低年級,3-6學年為小學中、高年級,7-9學年為初中各年級。在這三個學段中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性階段,這個時期,學生從以遊戲為主的活動方式逐漸轉入以學習為主的活動方式,開始係統地學習包括音樂學科在內的文化科學知識,並學會一些技能、技巧,像讀、寫、聽、算以及唱歌、演奏樂器等,逐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事物的本質規律。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不穩定、想象力豐富,他們的這些心理發展特征決定了在音樂教育及教學過程中必須具有層次性,要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因素建立合適的音樂施教;必須符合他們的心理發展軌跡,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認同他們心理發展的目標,使他們在說、唱、舞、畫等藝術活動中感知、體驗、表現和創造音樂。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1、無意注意占優勢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無意注意占優勢,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分散他們對於某事物的注意力。在學習活動中,他們的注意力很不穩定,易受外界幹擾而轉移、分散注意力,愛做小動作。有研究表明:“兒童集中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時間是:5-7歲為15分鍾;7—10歲為20分鍾;10-12歲為25分鍾;12歲以上為30分鍾。”但是,對於有興趣的對象和活動,卻能夠較長時間地進行注意。通過訓練,無意注意還可轉化為有意注意。隻要老師關心自己、重視自己,他們就很願意接近老師,和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並且由此而喜愛並關注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

2、從無意識記憶向有意識記憶過渡

在記憶內容上,小學低年級學生擅長具體形象識記,他們對以往在實踐中感知過的事物有較深的記憶,而對於某些抽象事物的記憶轉瞬即逝;在記憶方法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機械識記仍然占主導地位,理解識記隨著年齡增長日益發揮作用。他們的記憶雖然一直在不斷地發展,但是無意識記憶仍然占主導地位,有意識記憶逐年增強。

3、想象力豐富,想象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確界限

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力十分豐富。在他們的頭腦中,現實與想象之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有時候,他們會把想象與現實同一化,導致行為和言語的“不合情理”。如果沒有考慮到兒童想象發展的這種特征,這種現象在成人眼中經常會被當作“說謊”,忽視其價值而不屑一顧。對此,教師要有充分的理解。想象力是十分寶貴的,是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萌芽,教師應當盡力保護和慎重對待。

4、情感意誌不斷發展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情感內容不斷地在擴大豐富,社會情感不斷增加,他們是富於表情性的,能初步控製自己的情感。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情感極易受外界影響,隨情境變化而變化,且明顯外露。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積極性很高,不感興趣的事避而遠之,這說明他們的情緒、情感特點是短促的、爆發性的,難以及時地用理智控製,易從一種表情轉型為另一種表情,“破涕為笑”就是他們常用的表情,情感處於大起大落的兩極狀態,很不穩定。他們的意誌主動性和獨立性比較弱,自控能力差,隨意性強,經常要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和引導下才能完成一些任務。情感的易變、易衝動不僅直接影響音樂教學質量,而且會影響到兒童的身心鍵康。

5、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形式逐漸向以抽象思維為主的形式過渡

由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較低,理解能力有限,思維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推理,而抽象邏輯的思維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所以他們更擅長具體形象識記,通過直觀的方式來觀察、描繪事物,但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籠統、隻注意整體,不夠精確,難以對對象的整體、內在本質特征和規律進行更抽象、概括的感知。他們的想象也是建立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基礎上,具有模仿和簡單再現的特點,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創造想象也在日益增加。但他們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係,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