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8】 求道之路(2 / 2)

很顯然這是北冥魔尊留給李白的。隻不過,李白並不知道這個人便是北冥魔尊,更不知道就是這個人曾經給他服下了狂魔丹。

離開山洞,當陽光照在李白的臉上之時,一股說不出來的愜意油然而生。不過,想到自己父母的慘死,李白的心情不禁又沉重了許多。握了握拳頭,順著山路一口氣跑回了家。

不過,當他看到李府已經被燒成灰燼,才相信了北冥魔尊的話。

“爹,娘,我李白對天盟誓,一定要為你們二老報仇!”李白失聲痛哭,在李府門前接連磕了三個響頭,而後才轉身離開。

要報仇,就要學好本事。北冥魔尊說得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在時機未成熟之前不可能報仇,眼下隻能是忍。

因此,李白帶著滿腔的怒火和仇恨,重新回奔東山學院。不過,當李白回到東山學院的時候,發現就在前一天,三大門派已經帶著新招收的弟子走了。

李白並沒有將自己家裏發生的事情告訴任何人包括趙蕤、公孫大娘和裴旻。畢竟,告訴他們也沒什麼用處,隻是徒增煩惱罷了。

告別了三位恩師,李白隻身一人前往大匡山。

大匡山,位於江油大康鎮西北,背倚龍門山餘脈諸峰,下臨清澈明淨的讓水河,距離東山學院並不是特別遠。不過,即便如此,李白也足足走上了三天。

直到一日,李白方才來到了那傳說中的大匡山山腳下。仰頭望向那大匡山,隻見其山勢險峻,林壑深邃,風景秀麗。

依山傍水,的確是風水寶地。一條小溪,從山上流淌而下,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李白緣溪而行,穿林進山。在那小溪兩旁有著一片桃林,正值春節,桃花帶露,濃豔耀目。

不僅如此,在那樹林深處,還時常見到有麋鹿出沒,這不禁讓李白暗暗稱奇。

峰回路轉,一飛瀑從天而降,與那青山翠竹相映成趣,美不勝收。這個時候,從那山上走下一人,口中唱著山歌,身上背著一大捆柴。

李白一見,當即大喜,上前施禮:“這位大叔,我是新近加入大匡山的弟子。因為家裏出了一些事情,而與眾師兄弟走散。現在想重回大匡山,不知道您能否指點一下道路?”

那砍柴人一聽,笑著搖了搖頭:“小兄弟,實在對不起。雖然我在這裏打柴已經有十餘年了,可是,大匡山的宗門,我始終也不知所在。畢竟,那是修煉者所在之地,我們這些凡人又怎麼能輕易了解呢?”

“可是,這大匡山這麼大的一個門派,您又怎麼可能不知其所在呢?”李白有些不甘心地說道。

“世間事沒什麼不可能的。大匡山方圓不過數百裏而已。如果你真的想要加入,多找一找也就是了。”

“那就多謝您了。”李白再次拱手。

那樵夫微微一笑,擺了擺手,隨後便扛著柴下山去了。望著那樵夫離去的背影,李白不禁暗自歎息,找了一根樹木靠著休息起來。

年幼的李白麵對此情此景,不禁觸景生情,吟誦起詩歌來。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已到中午,可是李白已經在這大匡山中轉了很久,依然沒有找到那山門所在。這不禁讓李白感到有些苦惱。

盡管如此,李白休息夠了之後,便開始繼續尋找。一座座山峰被李白攀越,最終找到了傳說中的戴天山。

戴天山,是大匡山之中的主峰所在。遠遠地望去,便見到無數雲彩在半空之中環繞著。李白一見心中大喜,暗想道:“這裏便應該是大匡山宗門所在吧!”

想到這裏,李白便開始加快腳步直奔那戴天山。

望山跑死馬。

雖然那戴天山看起來很近,但真正攀爬起來卻有些困難了。

可是,就在李白準備沿著山路直接進到戴天山的時候,忽然發現前麵的道路斷了,再往前去便是懸崖峭壁。

白雲從腳下飛過,可是,前麵卻沒有了道路,隻是在不遠處,那戴天山的山峰竟然在那邊。

“不會下山去繞吧!”李白不禁喃喃地說道。

————————————

注1:《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讀書時所作。

注2:宋碑《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載:“玄宗朝翰林學士李白,字太白,少為當縣小吏,後於此山(大匡山)讀書,於喬鬆滴翠之坪,有十載。厥初,有題寺詩雲:‘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搖風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莫謂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