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李白擅長的,那應該是吟詩作對了。可是,雖然在李客眼中李白所做的詩非常好,可能否入的招生老師的法眼就很難說了,畢竟隻是一個七歲的孩子。
為了穩妥起見,李客決定在這最後的半個月時間內讓李白好好學習學習。
可是,李白最近玩慣了,冷不防被李客這樣拘禁起來學習,他哪裏受得了。於是趁著李客沒注意,便偷偷溜了出去。
江油青蓮鄉附近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常年有人在這裏洗衣服洗菜。這裏也是李白最喜歡來的地方。
這一次,李白從家裏偷偷跑來,便直接來到了小河邊,想是和往常一樣,在這小河裏玩耍一陣子,然後再回家去。
不過,當李白來到這裏的時候,不禁有些奇怪,因為今天這條小河附近沒有看到人洗衣服洗菜,而隻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那裏磨著什麼東西。
李白很好奇,便走上前去,笑嘻嘻地問道:“老奶奶,您這是在幹什麼呢?”
那位老奶奶回過頭來看了看李白,隨後指了指手中的一根大鐵棒,笑道:“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繡花針。”
李白一聽,哈哈大笑起來:“老奶奶,您……你要將它磨成繡花針?您沒開玩笑吧?”
那位老奶奶很認真地說道:“當然不是開玩笑了。我是認真的。”
“哈哈,老奶奶,您不要吹牛了。您這樣磨下去得磨多少年啊?三年五年?還是十年二十年?”李白笑了笑說道,“您要是是能將這鐵杵磨成針,我就能將月亮摘下來。”
李白一笑就要離開。
雖然李白年紀不大,可是,心智很成熟。這根鐵杵有大人手臂那麼粗,正常情況下沒有十年二十年是不可能將其磨成繡花針的。而且,誰沒事花這麼長時間去磨針啊!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這麼多年隨便抽出一天時間去打工賺點錢,就夠買一大把繡花針的了。
“小朋友,你不要和老太婆開玩笑,我是認真的。”這位老奶奶一臉嚴肅地說道。
李白一愣,忽然感覺到這位老奶奶似乎不一般。不過,即便再不一般,李白也不相信她能夠將鐵杵磨成繡花針。於是,李白也假裝一臉嚴肅地說道:“老奶奶,我說的也是真的。隻要您能將這鐵杵磨成繡花針,那麼我就將天上的月亮摘下來送給您。”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奶奶淡然說道。
“隻要功夫高,月亮能摘到!”李白也開口應道。
“哈哈!好好!”這為老奶奶好像突然間來了興趣,看了看李白道,“那你在旁邊看著,我磨給你看。”
“啊?那還是算了吧!您要在這裏磨上十年二十年的,我可怎麼辦啊?”李白故作為難道。
“不用那麼久,你站著看一會兒就行了。”老奶奶淡然一笑。隨後,李白便見到這位老奶奶將手輕輕地按在了那根鐵杵之上,在磨刀石上開始來回地磨了起來。
“嚓嚓嚓……”
雖然聲音不大,但是李白卻發現這磨刀石和鐵杵之間開始火花飛射,那根鐵杵竟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地變細,時間不大,原本粗如手臂的鐵杵現在已經變成了隻有手指粗細的細鐵棍了。
“這……”李白此刻瞪大眼睛,不斷地用手揉搓著,他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可是事實卻又擺在眼前。
“完了,這下可麻煩了。人家將鐵杵磨成針,自己哪有什麼本事摘月亮啊!”李白小聲嘀咕著。
就在這個時候,老奶奶回過頭來,對著李白笑道:“看,這就是我說的繡花針。怎麼樣?”
“老奶奶,您真乃神人也!”李白連忙作揖。
老奶奶笑著看向李白,隨後問道:“鐵杵已經磨成針了?你什麼時候給我把月亮摘下來啊?”
“啊?這個……”李白想了想,隨後眼珠一轉,衝著老奶奶拱了拱手道,“老奶奶,那個,我摘月亮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您能等嗎?”
“要等多久?”老奶奶笑著看向李白。她知道李白絕對不可能將月亮摘下來的,不過,這個孩子到現在還嘴硬,那要看看他如何應對了。
————————————
注1:趙蕤 (ruí),字太賓,梓州鹽亭人(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 公元742年)。唐代傑出的道家與縱橫家 。李白對他極為推崇,曾經跟隨他學習帝王學和縱橫術,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傑”,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
注2:鐵杵成針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紅塵曲解了意思,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