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地遙隔,能不依依(1 / 1)

兩地遙隔,能不依依

紅色經典

作者:本刊編輯部輯

玲:

匆匆別後不覺已屆兩度寒暑,兩地遙隔,能不依依?時為秋涼,尤望加衣珍重。別後想必學業進步,身體健康。我在這裏身體比前健壯碩大,精神健全,食欲增加,工作更比以前進步,見識亦較以前廣泛,身心非常愉快。

妮娜在你殷勤愛護之下,必定很幸福地過她的生活,亦必比以前更天真活潑了。她這一副小麵孔,我時常都懷念著她,今年她是兩歲了,長大一些還是送她到幼稚園,免得你分心,有礙工作和學習。

我們今後更要進一步的鍛煉自己,尤其是處事、待人、接物的各方麵。我總有這樣的感想,我們一天比一天進步,但我們在現在的環境,應該更努力去學習和工作。比學習和工作更重要的就是鍛煉自己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苦幹和謙虛的精神,我相信你比我做得更好,我時常提及無非就是勉勵我們加緊日常生活。的確地我在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得到許多寶貴的教訓和經驗,我想在不久,我們可以見麵團聚彼此交換一些過去經驗和意見,又是何等愉快的事呢。現在你更要安心工作,我回來時必定帶給你許多安慰和愉快。

媽媽生活不知道怎樣?!我懷念著她如同懷念著你們一樣,我深怕老人家生活又成問題!你是否仍然每個月給她寫信?我相信你一定做了,我記得我從前在上海的時候,百代公司還欠我一些唱片的版稅,而今已是四年了,這匹(筆)錢積蓄起來亦不少,如果能想辦法寫信托上海友人去代取,把錢交給媽媽維持生活,亦是一個好辦法。你可記得這一件事,不然老人家在上海是孤苦無靠的怎樣度過這樣的生活呢?

或許你明白我為什麼許久沒有給你寫信的原故,現在因有機會可以帶信,順便寫幾行,聊解你和妮娜的遠念。願努力、珍重!

代候好友們的安好?不另

黃 訓

九、一八、一九四一年

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音樂也成為戰鬥的武器。冼星海,曾化名“黃訓”,祖籍廣東省番禺縣,1905年生於澳門,是著名的“紅色音樂家”。他創作的《軍民進行曲》《生產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等歌曲,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救亡。1940年5月,冼星海赴蘇聯為大型新聞紀錄片《八路軍與老百姓》作曲配音。不久,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在戰爭殘酷的日子裏,他與蘇聯人民一道過著極度困苦的生活。這是他在蘇聯期間以“黃訓”署名寫給妻子錢韻玲的信。

冼星海是一位有著坦蕩胸懷、赤誠心地、深沉而熾烈感情的人。為了革命事業,他遠離祖國和親人,在嚴酷的戰爭環境裏,離別的愁苦,多種病痛的折磨,都不曾使他放棄生活的信心。在這封信中,冼星海毫不隱晦地表露出對母親、妻子和女兒執著而熱烈的愛。“時為秋涼,尤望加衣珍重”,這句叮囑更從細微之處表露出他對家人的關愛。雖然身在異國,但他時刻惦念著家中的一切,記掛著家人的生活,一再囑托妻子照顧好女兒和母親。

作為一名革命者,冼星海愛自己的家庭,更愛自己的國家。他沒有沉溺於兒女情長,而是與妻子互相勉勵,努力學習,加緊工作。他希望“今後更要進一步的鍛煉自己,尤其是處事、待人、接物的各方麵”。他認為,“比學習和工作更重要的就是鍛煉自己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苦幹和謙虛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他義無反顧、滿腔熱血地投入到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戰爭,緊緊站立在勞苦大眾之中,用他卓越的作品,鼓舞人民戰鬥。他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鬥終生的精神,對當代青年有著特別重要的教育意義。○

題圖 冼星海全家在延安時的合影,冼星海(左)、錢韻玲(右)、冼妮娜(中)

(本刊編輯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