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魏巍三赴朝鮮寫《東方》(1 / 2)

魏巍三赴朝鮮寫《東方》

廣角鏡

作者:熊坤靜

魏巍是偉大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錘煉成長起來的當代著名軍旅作家。他畢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主要有詩集《黎明風景》《不斷集》《紅葉集》《魏巍詩選》,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壯行集》《話說毛澤東》《魏巍雜文選》,長篇小說革命戰爭三部曲《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和《東方》。在其革命文學篇中,《東方》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主要通過朝鮮戰場和國內農村生活兩個場景的描寫,全麵反映抗美援朝的壯烈情景。

“寫得好!很好!”

1950年2月,魏巍調到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擔任宣傳科科長,後調任《解放軍文藝》(月刊)副總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和新華通訊社的同誌於12月中旬前往朝鮮碧潼戰俘營調查美軍戰俘情況。在朝鮮前線,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官兵的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心靈上受到極大的衝擊和震撼,於是他給解放軍總政治部寫了一份報告,請求在完成調查任務後,留下來進行為期3個月的戰地采訪。

按照誌願軍總部的周密部署,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於11月25日晚全麵打響。其中第三十八軍是第一線迂回部隊之一,其下轄的第一一三師和第一一二師成功地迂回穿插到三所裏、龍源裏、鬆骨峰和北堂站等地,切斷了敵人的後路。向南潰逃之敵為了打開生路,拚命地向第一一二師撲來;前來接應的敵軍,也瘋狂地殺向第一一二師。其中由第一一二師第三三五團第一營三連扼守的鬆骨峰,是敵人爭奪的要點,美軍集中了32架飛機、18輛坦克、幾十門榴彈炮和千餘步兵向該陣地發起攻擊。最後當三連僅剩下7個人時,依舊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長達8小時的激戰結束後,第一一二師師長楊大易來到三連陣地,隻見陣地前沿堆滿了幾百具美軍屍體和打壞摔碎的槍支。犧牲的三連官兵,有的緊緊握住敵人的機槍,有的手中的手榴彈上沾滿了美軍的腦漿,有的嘴裏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事後,楊師長噙著眼淚將他所看到的這一終身難忘的情景告訴了前來采訪的魏巍,並陪同作家重返三連陣地。由於三連絕大部分官兵犧牲了,隻有個別重傷者被送往醫院,魏巍隻好找到一營營長王宿啟,詳細地采訪了他。盡管三連損失殆盡,卻圓滿地完成了阻敵於鬆骨峰的任務,為贏得整個戰役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至12月12日,曆時半個多月的第二次戰役以殲敵3.6萬餘人,收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全部領土,並將以美軍以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自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一帶轉為防禦而圓滿結束。第三十八軍也因出色地完成了迂回、阻敵的任務,贏得了“萬歲軍”的美譽。

1951年3月,魏巍返回祖國後,便根據朝鮮的見聞和感受,相繼創作發表了《朝鮮同誌》《火與火》《前線童話》《誌願軍叔叔與朝鮮小姑娘》《在風雪裏》《戰鬥在漢江南岸》《火線春節夜》《冬天和春天》和《誰是最可愛的人》等11篇戰地通訊。其中反映三連官兵拚死守衛鬆骨峰英雄事跡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在4月11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重要位置發表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毛澤東主席讀了該文後,立即批示:“印發全軍。”朱德元帥看了這篇文章後連聲稱讚:“寫得好!很好!”

“我感謝你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

1951年4月間,魏巍第二次奔赴朝鮮前線,他來到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來到入朝作戰的兩個軍,以及兵站、醫院和炮兵、工兵、高射陣地,又深入一個營部與連的陣地,與戰士們共同生活了一個多月。此外,他還訪問了朝鮮人民軍、朝鮮群眾和平壤。正是這次長達半年的朝鮮之行,使他萌生了創作一部長篇小說來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和英雄的誌願軍戰士的念頭。9月回國後,他創作了朝鮮戰地通訊《擠垮它》《祝賀》《前進吧,祖國》。

1953年1月,魏巍深入北京長辛店二七機車車輛廠,以車間黨支部副書記的身份體驗生活、收集素材。9月23日至10月6日,他出席了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周恩來總理在此次會議上所作題為《為總路線而奮鬥的文藝工作者的任務》的報告中指出:“魏巍同誌所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這類典型的歌頌。它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士。我們就是要刻畫這些典型人物來推動社會前進……”講到這裏,周總理竟推開了講稿,對著話筒大聲說:“在座的誰是魏巍同誌,今天來了沒有?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這時,全場都望著從座位上站立起來的魏巍,熱烈鼓掌。周總理對他說:“我感謝你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共和國總理的高度稱讚和殷切勉勵,給魏巍以極大的鼓舞,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快創作出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長篇小說。10月間,他寫出朝鮮戰地通訊《這裏是今天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