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怨氣重重【1989年】 第一章 過世的二嬤嬤(1 / 2)

聽說,陰雨天的陰氣才是最重的,俗話說:“陰雨綿綿莫出門”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也自小聽慣了老人們關於鬼神的言論,不過倒也沒人真的有幸見到什麼鬼怪,所以老人們每每談論之前也都習慣的加上個“以前有人說”。

是的,以前有人說,冤死的人,閻羅王是不收的,這些人死後就成了孤魂野鬼,遊蕩在荒郊野外,尋找著能轉移自己怨氣的人。其實怨氣是一種能量,所以冤死的人成的鬼特別凶殘,老輩裏的人叫厲鬼。可是厲鬼也逃不過萬物守恒,一旦它們殺了人,怨氣就會轉移到那個人身上,之前的厲鬼就能如願的去投胎轉世了,而新的厲鬼則開始它的唯一“工作”周而複始。

當然,後來不知道是誰又說的,厲鬼在陰雨天更容易轉移它們的怨氣。小時候每每陰雨天,我總是在家吵著沒勁,要出去別的小孩子玩,這時曾祖母也總是拿“陰雨綿綿莫出門”來嚇唬我,她總是指著窗外對我說:“濤濤!看!外麵那個不就是在找替身的厲鬼嗎?!”每次聽她這麼一說,我也就被嚇得立馬抱住她的腿,然後她笑著拉著我說:“走走走,乖孩子,我們進裏屋。”可是有一次,曾祖母說完那句嚇我的話後,沒再笑著拉著我到裏屋,而是一臉驚恐的表情,後來回憶起來,我想她那次是真的看到厲鬼了。

一直到我過五周歲生日,曾祖母還是那麼健健康康的,小毛小病從來上不了她的身。可至今讓我不明白的是,沒過多久,曾祖母去地裏挑了兩棵菜回來就發起了燒,而這個小燒竟然讓她老人家一命嗚呼了,模糊的印象裏,我記得那天下著綿綿小雨。

後來我出去讀書了,也難得回趟家,接受了科學的教育,也漸漸得把記憶裏的那些關於鬼怪的事拋在了腦後,我也一直以為“世界上沒有鬼”這句話就像“1+1=2”那般無法懷疑,直到這次回老家,我才徹底改變了想法。

曾祖母的祭日快到了,父親問我是不是該回去一趟了,我一想也確實好多年沒有回去過楊樹村了,於是也就欣然答應了下來。

楊樹村分為村南和村北,中間被一條內河分開,聽說去年內河上修了一座橋,使得村南村北的聯係更加方便了。內河一直延伸出去,則是一條寬闊的外河,那邊蘆葦從生,一旁則是老輩裏留下來的墳地,現在倒也成了一片無人踏足的荒地,隻有清明和祭日才會見到有人出現在那裏,關於那一帶的恐怖傳說,我也隻是當故事聽聽,卻也未曾在意。

臨行的那天天氣特別好,沒有毒的讓人膽怯的烈日,偶爾還有陣陣涼風拂麵,這對我來說可謂是最大的眷顧了,從公車上下來,眼前便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而在中間如同串著田野的一條河流,兩旁的點點灰色便是楊樹村的房子所在了。八月初的田裏早已經幹涸了,水稻也長高了很多,到老家,我就得穿過這一大片農田,雖說有大道可走,單明顯這條路路相對較近,而這段路看長不長,可是比較難走,所以也要花上我近半個小時。

倒黴的是,走在一半的時候,竟然開始變天了。先是一滴雨滴在了我的額頭,我知道不妙,立刻加快了腳步,很快天陰沉了下來,田野裏一望無際的綠和越來越低沉的灰雲連接了起來,接著雨就這麼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我不禁暗暗叫苦,被淋了一身濕後,漸漸的我也釋懷了,想著快點走也是濕了,反正這大夏天的也不會被淋濕而感冒,於是又放慢了腳步。

這時,我看見不遠處一個熟悉的背影,正站在田埂頭一動不動。我極力回想小時候村裏的那些長輩,後來終於想起了,這個半駝的背影像極了斜對麵的大嬤嬤,隻是奇怪著她站在那裏做什麼呢?雨越下越大,我也沒細想,又加快了腳步一口氣奔進了村子。

不到十戶人家的小村子,和我當年搬出去時似乎一點都沒變,村口栓牛的一根根石柱子還在,雖然村裏已經沒有了一頭牛。往裏走我家小屋前的地裏還是種著爺爺最愛的豇豆,小時候一直嘲笑隔壁阿根爺爺家的圓煙囪,現在看來,確實比其他那些傳統的方煙囪個性多了。隻是,很奇怪的是,此時此刻村子裏死一般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