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結識張老師是一次去北京聽課,那是在2002年剛剛考上研究生,作為中醫院校的學生,能夠在中國中醫研究院這個中醫泰鬥雲集的地方,見到張老師可是三生有幸。課是我豎起耳朵聽完的,小小的本子上記得密密麻麻……張老師的課深入淺出,用生活來講解醫理,讓一個個枯燥的中醫理論變得活靈活現;而又用精深的醫理去指導生活,讓我又體會到學以致用是多麼的快樂。
畢業後,我有幸到出版社工作,雖然每日埋頭書稿的海洋中繁忙,但有個念頭卻在心頭時時閃過,那就是能不能讓張老師把那次講課成書,那些深奧的中醫理論淺顯化的講解不正適合現今的老百姓?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最樸實理論不是更容易被讀者接受?於是帶著興奮和忐忑,我來到了北京,多方聯係,找到了老師,想法一說,竟和老師一拍即合。在隨後的三年裏,我和張老師多次交流,終於使得老師的一部麵向普通百姓的作品成稿。手拿稿件,我的內心無比激動。
在書中老師把現代人多發疾病的內因、外因進行淋漓透徹地闡述,從陰陽的失衡到細胞功能的失調,從正氣的不足到免疫力的下降,舉例更是形象生動,使我對這位橫貫中西、平易近人的老師更生敬意。而對於現代人生病的根本原因,老師把他們歸結為是生活方式的不正確。快速的飲食、高壓的工作、通宵的熬夜、大量的煙酒等等一個一個都在威脅人們的健康。很多人因為沒什麼症狀表現,總不在意,其實疾病已經在體內埋下了種子,處於亞健康中的身體一旦防線潰敗,疾病就會大舉進攻……
那麼怎麼去預防和改變呢?老師提出簡單的八條:食養生、眠養生、性養生、慢養生、動養生、靜養生、情緒養生、四時養生。有病治病,無病先防,雖然也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之說,但要是能做到不“亡羊”之前先“補牢”豈不更好?
道理雖簡單,能講明白卻難;方法雖簡單,堅持下來卻不易。老師費盡心思遍舉例子也是想讓大家從根本上獲得認識。而八法具體詳解也是為了讓大家明白生活中具體的做法。
整個成稿過程老師為把深奧道理淺顯化真是辛苦至極,用三年磨一劍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而我在中間往來穿梭的辛苦卻也不說,如今書稿付梓,總算了卻我多年一樁心事。好在現縱覽全書充分體現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也應了《無病一身輕》係列“傳授醫理,造福百姓”的主旨,也沒負了我和老師的艱辛。
本書編輯:李 征
2008年8月18日深夜於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