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聖人借出玄黃玲瓏塔助人族建下一方樂土,天下人族遷入其中。但並非所有人族,還有不少的人族依然住在洪水災區。那些人或者是罪民,或者是因為不太願意太近的被王命令,很多都是公孫軒轅的後人,比如鯀。
鯀雖然去揭榜做了治水之人,但他的家人依然是住在梁州,而楊帆海所說的這個人便是鯀的兒子。
根據穀風送來的情報,鯀的兒子叫禹,是個頗有才能的人,這麼多年來不停的在想著治水之法。相比之法,他的辦法比他父親更有效果,能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讓家人活下去可見不凡。
果如風師傅所言,對於這場天災的治理,孫九陽比自己更為熱切,隻是聽了自己簡單的說明後,就迫不及待的去找了禹。甚至都來不及商議其他,就已經敲定了這治水之人。
雖然按孫九陽所說,這治水之事就交給禹來處理,但有一些事情卻還是需要楊帆海來幫忙。這治水第一事便是定海,千流萬水歸於東海,此番歸墟天災,東海也頗受影響,海波不平,使得黃河長江之水無處可走,自然洪災難平。
若要洪災有地方可去,首先便是定住東海之水。這事楊帆海倒是有些眉目,帶著禹去了東夷半島,臨近東海之濱。
用了一些神通驚動巡海夜叉後,立刻就有海族衝出,一個高大雄壯的螃蟹揮舞著手中大刀大聲喝問:“來者何人,敢擾我東海安寧。”
楊帆海拱手一禮:“我乃華夏楊帆海,有事求見龍太子!”
再將當年龍太子送給他的龍鱗令符遞了過去。
“原來是人族戰神,有禮了!”蟹將忙是躬身施禮,接過龍鱗令符之後,再點頭說道:“戰神稍等,容我去請太子過來。”
又是施禮之後,便回了大海。
等到那蟹將離開之後,一旁的禹輕聲說道:“沒想到這世間還真是有龍族,還以為是傳說的。”
自公孫軒轅之後,概是因為九州結界的緣故,修行者無法如曾經那般有著難以想象的力量,九州已經開始淡化神話的傳說。
縱然是禹這般出身,也感覺所謂龍族之類的是傳說,而不是真實存在。
楊帆海解釋道:“龍族治海乃是昊天大帝定下的,四海之中皆有龍族,不過是以東海龍族為首。”
禹是個很不錯的人,沉穩大氣,有領袖風範。哪怕了解的不是很多,楊帆海也覺得這會是個不錯的治水人選。
本來這放置定海神針之事,自己一人來即可。但想到日後治水或者其他事情,恐怕都免不得要與龍族打交道。自己便做這穿針引線之人,讓禹與東海龍族認識也不是壞事。
禹向楊帆海請教了一些修行界的事情,兩人等候片刻後,大海分波,龍太子領著幾個蝦兵蟹將從海中衝了出來。
“龍太子有禮!”楊帆海先行施禮,畢竟今日是自己來有求於對方。
“戰神有禮了!”龍太子也是急忙還禮:“當年一別,閣下風采更甚曾經。”
他當年隻覺得楊帆海不錯,不曾想過太多,沒想多年之後,對方已經是成了人族戰神,威名赫赫,天下皆知。若說這個時代有個主角,此人定然是候選人之一了。
施禮一番後,楊帆海也不打算多客套,直接說道:“今天來此是有事相求龍太子相助的,此番洪災連天,人族傷亡極重。今日尋得治水之法,先要定住東海之水。”
“若是為治水而來,這等功德無量之事我東海龍族自然願意相助。”龍太子一口應下:“隻是不知道該如做這定水之事。”
“這個無需龍太子憂心!”楊帆海忙說道:“我與道祖之友孫九陽那求來了一寶物名曰定海神針,隻需將這寶物放置於東海海眼處,便可定住東海之水,無需龍族做其他事情。”
龍太子點頭:“如此甚好。其實我龍族也是在憂心此事,治水之事本就該是我龍族分內之事,隻是這次天災來源我們也不甚其解,因而一直沒有辦法。若是以前,昊天大帝的罪責聖旨早已到來,這次雖然不知為什麼大帝還不曾責罰,但我龍族也是憂心甚久。”
“戰神既然有辦法了,請隨我去見我父王吧!”
“有勞!”楊帆海謝過一聲,便用真氣將禹一卷,再跟著龍太子朝東海而去。
海麵波濤不止,海中卻是極為平靜。以前的大海之中有各種暗波激流,自四海龍族奉昊天大帝之命治理四海之後,大部分的海域都已經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