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要“退休”
專欄
作者:李躍兒
孩子對任何事都沒興趣
在一群孩子中間,瓜瓜顯得格格不入。
其他孩子一來到山林基地,就被裝在樹上的小木屋給吸引住了,紛紛玩起了情景遊戲。
“瓜瓜,快來,這裏有個小木屋。”瓜瓜的媽媽見到木屋顯得很激動。
“不,我不想去。”瓜瓜卻無動於衷。
“小木屋,安在樹裏麵的呀!”媽媽試圖通過誇張的語氣和表情來吸引孩子。
“我什麼都不想做,我都要退休了,怎麼可以做事情呢?”瓜瓜再一次拒絕道。
“退休”一詞,我還是第一次從孩子的嘴裏聽到,讓人啼笑皆非。
我認真地觀察起站在我身旁的這個小男孩,看著隻有四五歲的樣子,但整個人卻像一隻小花貓一樣,懶洋洋地坐在沙坑區的旁邊,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通過與瓜瓜媽媽的溝通,我了解到瓜瓜今年才5歲,但一直比較“懶”,感興趣的東西很少。最近狀態越發嚴重,整天喊著“我要退休”,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
“孩子是不是一直被你們照顧得太好了,對他有求必應呢?”麵對我的提問,瓜瓜媽媽頻頻點頭道:“因為瓜瓜是早產兒,所以從小我們對他關愛比較多。他想要的吃的玩的,各種要求基本上我們都會滿足。孩子不是還小嗎?我們這樣做不對嗎?”
5歲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沒興趣,對他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隻有“動”起來,才能發展孩子的大腦。
帶著瓜瓜媽媽的困惑以及對孩子的愛,我們開始了對瓜瓜的幫扶計劃。
“請你等一等”
清晨,孩子們在陽光下做著遊戲,歡快地追逐著、嬉鬧著。
“幫我拿衣服過來。”從瓜瓜的房間裏,傳來一聲命令。
“等等,寶寶,媽媽這就幫你拿。”媽媽馬上回應道。
我輕輕走到了瓜瓜的宿舍門口,定睛一看,瓜瓜正坐在床上,像一個小皇帝一樣,發著火,揮動著小胳膊指揮著媽媽。媽媽很認真地按照他的指示去做事。當媽媽終於給他穿完衣服後,又趕緊把牛奶送到瓜瓜的嘴邊:“寶寶,你現在需要喝點奶,好,張嘴。”
瓜瓜隨口就說:“媽媽,我不要喝奶,我現在要吃蘋果。”
“哦,好的,寶寶,你是不是需要媽媽幫你洗一下?”媽媽關切地問。
“嗯,是的。”瓜瓜很滿意地說。
這一幕“看上去很美”,當孩子提出要求時,媽媽及時給出回應。
對幾個月的寶寶,媽媽這樣做是必須的,因為孩子剛來到世界需要建構安全感。但對於5歲孩子而言,拿衣服、洗蘋果等,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做到的。瓜瓜媽媽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過多地給予孩子幫助,導致孩子在獲取事物的過程中,絲毫沒有成就感,喪失做事情的興趣。
找到原因後,我開始嚐試著去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瓜瓜,早上好。你剛才是想吃一個蘋果吧?” 我進門便問。
“早上好,大李。嗯,是的,我想吃一個蘋果。”
“但是我看到你的媽媽正在忙別的事情,這怎麼辦呢?”我沒有直接說出瓜瓜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也沒有說媽媽不能給瓜瓜拿,而是把問題又給孩子踢了過去,啟發孩子關注自己遇到的問題。
“嗯,我想讓媽媽先幫我拿蘋果。”表麵上瓜瓜還在要求媽媽,但實際上他開始動腦筋了。
“但媽媽確實在忙事情,並且這件事情還很重要。”我繼續堅持著。
“不行,我就要媽媽幫我洗蘋果。”瓜瓜要哭了。
“你可以哭,但媽媽需要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完之後才能幫你,你大約需要等5分鍾。”我為瓜瓜設置了一個等待的時間。
“不行,就是不行。”瓜瓜開始耍賴了。
通常在孩子提出要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的時候,他會大發脾氣。家長首先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