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兩“伊”戰爭

家庭圈

作者:梅忘忘

從無聊小白領到SOHO

大學畢業後,我捧著精心製作的履曆表在各級人才交流會上奔波了3個月,越跑越自卑。稍微聽著像回事的崗位前都擠著一大堆“天之驕子”,甚至研究生、海歸。在那些眼高於頂的HR眼裏,我那張三流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本科文憑一文不值。

好不容易有家小服裝廠肯聘我為設計師,雀躍著上了班才知道,所謂的“設計師”不過是搜索市麵上流行的款式,依樣畫圖打版交給工廠加工,簡稱剽竊。

我曾拿著自己的作品去找老板,老板不屑一顧:“別整事,萬一顧客不買賬,你不過白瞎一張圖紙,我浪費的可是真金白銀。”

要說完全沒有設計的機會,也不盡然。自從我來以後,老板娘經常到廠裏巡視,盯賊一樣瞄我。開始我還莫名其妙,很快就醒悟過來,我年輕、有文化,身材樣貌還不錯,在她眼裏就是“小三兒”胚子,人家這是打婚姻保衛戰呢。監視之餘,老板娘常居高臨下地對我說:“不知道商場裏那些衣服賣給誰穿,一件能看上眼的都沒有,你不是設計師嗎?幫我設計一件。”

於是,我那些靈感的火花,就隻有在這個胖女人身上閃爍,然後她穿著我的作品去老板麵前打我如何幹吃飯不幹活養著沒用的小報告。再往後,她那些同樣買不到衣服的朋友也常托她讓我設計衣服。於是我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滿世界剽竊流行時裝,就是免費為她們服務。

沒等試用期滿我就辭職了,這樣的條件和環境對未來毫無益處,空餘折磨。

閑晃了一陣,我發現如老板娘一樣不差錢卻缺衣服的大有人在,靈機一動,我在網上注冊了一個自己的工作室,專門為特型特體的人設計適合自己的衣服。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工作室漸漸有了客源,事業逐步穩定下來。

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不用早起、不用化妝、不用趕公車、不用忍受老板娘的監視和老板的鳥氣,還能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掙到能夠養活自己的錢,相當OK。

傳統老媽吐槽女兒的SOHO生活

爸媽幾十年來過的是很有規律的前現代生活。每天早上6點起床、晨練、吃早點、上班;中午下班回家做飯、午休;下午下班後回家做飯吃飯、散步、看新聞聯播和電視劇,10點睡覺,基本上屬於城市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此,老媽對我所鍾愛的宅女生活充滿憂慮:“不是媽不想養你,我們費勁巴力供你上大學,好不容易盼你畢了業,天天蹲在家裏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年紀輕輕不能這麼沒上進心,明天趕緊收拾收拾,出去找工作!”

“我已經在工作了還找什麼,哪裏有比我現在更好的工作?”

“你那也叫工作?天天悶家裏不知道鼓搗啥。我跟你爸現在還能養活你,可我們不能養你一輩子,等我們沒了你怎麼辦?”

暈!原來老媽把我當“啃老族”了。我提出賬上的錢交給老媽,老媽疑惑地問:“這麼多錢哪來的?沒見你出門領過工資啊!”

我徹底暈了。老媽啊,這都什麼年代了,有幾個還每月攥著工資條領現金?我知道網銀這事,老媽理解不了,打出銀行的明細賬遞到她麵前,那上麵有一筆一筆的設計費入賬。

老媽總算是放了心,好一陣子沒再說我。可是沒多久,老媽又黑著臉回來了:“今天遛彎兒聽人說,你肖姨的兒子當上了他們公司的經理,才30歲,真是年輕有為呀;你王叔的閨女,今年大學畢業考公務員考到省財政廳了……人家問我,我都張不開嘴。想當年,比工作、比人品,我哪樣也不比別人差,現在我老了,你卻不給我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