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份子錢,你頭大嗎?

特別關注

作者:本刊編輯部

最近,《長江日報》有這樣一則消息:武漢的蔡小姐接到自己一位大學校友的電話,邀請她到湖南襄陽參加婚禮。因為自己早有安排,也考慮到來回的路費,她向校友道歉不能去參加了,沒想到校友直接發來銀行卡號,讓蔡小姐把份子錢打到銀行卡上。

網友直呼,這哪裏是發喜帖,簡直是赤裸裸地要錢。

中國應該算是份子錢大國,據《中國青年報》調查發現,52.5%的人經常“隨份子”,但僅有7.6%的人支持“隨份子”這一行為。差不多每個成年人都有與份子錢有關的經曆,能講出的故事也五花八門。

為什麼大部分人對份子錢有著如此大的煩惱和困擾,其實是因為每個人對份子錢所持的價值觀不同,決定了對份子錢的不同定義。

本期,我們展開“份子錢”大討論,用全新視角為你解讀份子錢。

1 把份子錢當成斂財的手段

隨份子就像被打劫

■口述/紫衣 整理/曹磊

我老公的室友和我們在一個城市打拚,但大家聯係並不多。畢業兩年,當我們得到他即將結婚的消息時,老公和其他同學商量每人出多少份子錢合適。由於大家都很窮,最後決定每人出200元意思一下。

隨著婚期臨近,老公的同學打來電話,告訴老公結婚的酒店怎麼走、怎麼坐車等具體信息。末了,他突然冒出一句,他家親戚多,要麵子,老家的風俗份子錢不能是單數,讓老公帶800元就行了……你說,這是在請客還是在打劫?

後來一想,反正我們還沒結婚,不論出多少以後他都得還回來吧,給就給吧。

由於老公這同學是奉子成婚,不到半年,孩子就出生了。他又給老公打電話,說要在大飯店宴請大家。我們一想,大飯店的開銷肯定不會小,紅包怎麼也不能少了,最後我們準備了500元。可當我們趕到時,居然是在一家農家樂,也就幾個同學和他的一些朋友,兩桌人,吃的也是很簡單的家常菜,一桌菜絕對不超過800塊錢,他和媳婦抱著孩子屁顛屁顛地收紅包……此事過後,大家對這個同學已經頗有怨念了。

都說奇葩人才能做出奇葩事,兩個月後,這極品同學又打來電話,說孩子要過百天,大家好久沒聚了,想一起喝酒。

這一次,好幾個同學都不願意來了。但我們還是抹不開麵子,老公帶了錢,最後,依然是一桌家常菜打發了我們。

因為買不起房,我和老公並沒有結婚的打算,結果被他這同學一刺激,我們也決定領證結婚,一定要把這兩年發出去的紅包收回來,最好還能賺一筆。

在我的提醒下,老公提前給他這個同學發了QQ消息,可是一直沒回應。無奈之下,老公用手機給他發短信,依然沒回應。

眼看婚期就要到了,我想,是不是他手機停機了?於是我讓老公直接打電話,居然接了,很友好地祝福我們,並說上次收到信息的時候在開車,會盡量趕過來。

我那個激動啊,結果,結婚那天,他沒來。

後來老公在QQ上問他為什麼不來?他說,因為當天出差了,所以就讓老婆代表了。

你老婆!誰看到你老婆的影子了?老公一字一句地告訴他:“你老婆那天沒來啊,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大約20分鍾後,他回話了:“我問老婆了,她說那天家裏馬桶堵了,一直在等修馬桶的師傅,所以沒時間過去……”

好吧,既然你能無恥到這個地步,我們也就不要臉一把:“要不,你把紅包打到我卡上吧!”

他隻發了一個字—哦。

隨即,我第一次臉不紅心不跳地把卡號發了過去。

當時,我的心裏隻有一個念頭,把扔出去的肉包子還給我,以後咱兩清。

不一會兒,短信提示,銀行卡裏收到了200元……

和我想象的一樣,這樣的極品,你若想指望他還你800元,簡直就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更讓我氣憤的是,聽說他最近買了一輛車,不用多想,一定是靠著收份子錢買的。剩下的,我們隻能刪除手機號和拉黑QQ號,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任何一個稍有頭腦的人都明白,靠斂份子錢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但在主人公同學的價值觀裏,份子錢就是他的斂財工具,總是抵擋不住自己愛貪眼前一點兒小便宜的誘惑,想靠收份子錢來增加自己的財產,說明此人不但人情寡淡且目光短淺。即使從他自身的現實利益出發,因區區小錢損失同學、朋友的口碑、人脈,長遠看絕對得不償失。貪慕小財、算計朋友之人必無發展,多半成不了事,也難發大財。

紫衣其實也不必鬱悶,不管對方如何,自己秉承正確的價值觀行事便是。你肯定有收到自己沒給過份子錢的朋友的紅包,所以人際交往就是有得有失。何況花點小錢認清一個人也不錯,避免因不知情而在以後的交往合作中蒙受更大損失。

2 把份子錢看作人生的負擔

沉重的“人情網”

“五一”小長假,我和國泰完全沒有出門旅遊的心思,隻想窩在家裏好好算算賬。而這筆賬,竟然是份子錢!

婚禮、喬遷、喪葬、孩子滿月……這一筆一筆的份子錢對我們而言,簡直成了無形的負擔。我倆畢業後不到3年,月收入一共有7500元。每個月交完房租,基本的生活開銷,剩下的錢都貢獻給份子錢了。有時候趕上個好日子,同一天結婚的有好幾對,就隻好厚著臉皮跟我媽伸手要錢。

為此,我專門建了一個excel文檔,用於記錄每筆份子錢的收入和支出。以名目為橫,以人名為縱,密密麻麻的好似一張網,命名為“人情網”。

眼看“五一”就要來了,老公看著手機備忘錄說:“5月我表弟結婚,我問了問家裏,跟我平輩的都要隨1000元,給少了我爸該覺得我在北京混得沒麵兒了;還有我們以前單位同事,他爸去世了,原來關係不錯,我們結婚他也給錢了。現在人家有事兒,怎麼著我也得隨他600元;還有,我大學同學最近搬來北京了,他結婚我打算也隨個500元吧。媳婦,你那邊怎麼樣?”

我一聽那叫一個心痛,一邊把這三筆預算敲進電腦,一邊說:“我這裏比你好不了多少,雖然這個月我就一個小學同學洋洋結婚,可算起來,這一筆份子錢就抵得過你三筆了。剛才我看了下,咱們那會兒她隨了600元,但時代不一樣了,我這次至少也得隨1000元,加上來回的火車票和住宿費,可能2000元都打不住。”

“不就是一個小學同學嘛,關係那麼遠。要不你別去了,我們直接把錢打給她?”國泰試探性地問我。

“那怎麼行,當初我們結婚,她千裏迢迢從老家趕過來,將心比心,這回她結婚,我必須親自把錢還回去。再說了,我可不想因為這點錢就丟了友情。”說完,我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唉,我現在就怕5月、10月這種結婚熱季了,恨不得每周都有結婚的,咱們的工資全都貢獻給份子錢了。對了,下個月我們領導的兒子辦滿月酒,我這份子錢可不能少了,年底我還指望著他給我升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