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眼中的貴州生態文明(2 / 2)

“這裏氣候涼爽,小吃很辣”

亞瑟·漢森(Art·Hanson):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外方首席顧問,加拿大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高級顧問。

我去過北京、西安、深圳等很多城市,但貴陽是第一次,這是個很不錯的城市,這裏的氣候很涼爽,但小吃很辣。

在當前的中國,人們的生態意識越來越強,也更加關注居住環境,作為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一員,很高興看到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環境觀念也得到加強。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給了我一個了解貴陽的機會,論壇也是外界了解貴陽的一個平台,讓中國其他城市乃至世界開始認識貴陽,這會讓人們因為貴陽的生活品質就會萌生想要來貴陽看看的念頭。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意義,但在5年前、10年前並不是這樣,現在生態文明已經成為一種共知的理念,而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正是將這種理念帶給大家,讓我們有機會真正地去展現我們的生態文明理念,為我們可以在現實中更好地去實踐這些生態理念創造了機會。

貴陽的生態文明發展

讓人樂觀

卡羅·魯比亞(Carlo Rubbia):意大利著名粒子物理學家和發明家,198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主要致力於研究未來能源供應問題,重點是發展可再生新能源技術。

如今,大家對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都有自己的理解,知道要在經濟等各個方麵做出改變,但我們隻知道問題在什麼地方,卻不知道怎麼去解決,就好比我們去看病,知道病因在哪裏,卻找不到治療疾病的方法一樣。

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變革和創新,要找對新的方法。如今在歐洲已有了很多主要的變化,很多科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實驗,可以使用太陽能、風能、潮汐、原子能等清潔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並且,這些新東西還為不少國家帶來了新的財富、新的就業機會。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我多次到過中國。中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國家,每一次到中國,都看到新的變化。中國要做好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創新工作,用一些比較現實、簡潔的方式,從能夠簡單著手的地方開始做。

貴陽是一個非常好和獨特的地方,有很多新鮮的東西。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不論是對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貴陽對建設生態文明采取了很多行動,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對貴陽的生態文明發展持非常樂觀的態度。

希望有機會再來貴陽

布魯斯·安德森(Bruce Anderson):加拿大女王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院土木工程係副主任、教授,資深城市與區域規劃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加拿大城市開發思路和模式,同時也長期致力於濕地與水源地保護。

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矛盾的,但事實上,二者的關係是可以協調的。以前對濕地的破壞因素主要是農業開發,現在是城市發展顯著地破壞了水文係統天然的連接性。在西方,我們提倡建設可持續城市,在中國叫做生態城市,這實際上是一個概念。

我完全能理解貴州在城鎮化過程中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可能出現的問題,西方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走了很多彎路。然而我們沒有辦法停止發展、停止城鎮化,我們能做的是讓人們意識到濕地的重要性,並通過有組織的規劃區保護他們,城市和濕地可以實現融合與良性交互。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通過濕地生態係統的自然過程,收集處理雨水,實現暴雨雨水的綜合管理,重建自然水係統之間的水文聯係,或者建造雨水花園。

貴陽涼爽的氣候,新鮮的空氣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這次年會設置了眾多意義重大的論題。如果有機會,我願意再來貴陽參加更多的論壇,同與會嘉賓在城市規劃與濕地保護方麵做更多的交流和探討。(責任編輯/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