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什麼是便秘(1 / 1)

多數健康人每日排便1次,但隔日或2~3天排便1次也屬正常。每天排大便1~2次的人數較少,一般都是1周排便3次以上,尤以2天1次以上的人比較多。正常人在平均2周左右的時間內每天大便,然後1~2天不通便,形成一個排便周期,但每個人的周期不盡相同,這是隨著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而變化的。如果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排便很暢,沒有什麼困難,都屬於正常的。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使糞便在腸道內滯留時間過長,糞便內所含的水分被過度吸收,以致糞便過於幹燥、堅硬,排出困難,正常排便規律打亂,每2~3天甚至更長時間才排便1次,嚴重者排出的糞便性狀像羊屎或兔屎樣,呈球狀,就稱為便秘。部分患者雖然糞便質軟,但仍排便困難,需分多次才能完成,也屬於便秘範疇。

此外,由於糞塊在直腸內停留過久形成糞嵌塞,直腸黏膜受壓產生炎症,排泄少量黏液稀便,次數頻繁,雖有大便,但排便不暢,並伴有裏急後重者,此時易將便秘誤診為“腹瀉”,應注意鑒別。

一般說來,短期便秘對人體的影響不大,但如便秘長期得不到糾正,直腸內的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除,就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由於這些影響是逐漸產生的,不容易立即引起重視,發現後再治療時多已是“積習難返”,更有些人不把便秘當回事。其實,便秘會引起早衰、營養不良、肥胖、結腸癌及某些精神障礙等。老年人便秘會誘發和加重心絞痛、腦出血、肺氣腫、痔瘡、肛裂等症。

便秘的發生可以是暫時的,當引起便秘的原因消除後,大便就正常了。如果便秘久了,則易導致一係列不良反應,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腹脹、腹痛、乏力等症狀。有些便秘十分頑固,需進行係統的調理。中醫在治療便秘上有著獨到之處,可以調理腸胃正氣、潤腸通便,可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便秘的問題。便秘除了藥物治療外,自我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按時排便,合理安排飲食,多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物質,多運動,定時按摩腹部,促進排便。

對於單純性便秘而言,當出現輕症便秘或短時間內發生便秘時,一般沒有明顯的全身不適,隻是在排便時費力、難排,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或不在意。然而,往往就因為經常對輕症便秘的不在意,便秘會不知不覺地逐漸加重,甚至發展成慢性便秘或頑固性便秘。久而久之,則由於糞塊在結腸或直腸內滯留,而引起神經反射性全身症狀,如頭痛、頭昏、食欲不振、腹脹不舒、口苦、口臭、精神萎靡、全身乏力、睡眠不安或失眠等。習慣用瀉藥通便或灌腸通便的患者因胃腸功能紊亂而出現上腹飽脹不適、噯氣、惡心、嘔吐、腸鳴、多排氣等消化不良症狀,甚至可因長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而出現輕度貧血和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