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點頭同意。
他又繼續說道:“那寶劍叫北鬥正心劍,是正心道的掌門佩劍,掌門人除有佩劍外,還有掌門玉碟、道書和璽印,這幾樣東西我沒有帶來。”
然後,便又珍重地又要我不可外傳。他說道:“本來,我不想告訴你的,隻是你我算出與你有緣,我現在不說,日後你也必定知道。”
然後墨鏡男和我在路上走了一陣,在林**上的一張長椅子上坐了下來。他便說了起來。
這一說,就是大半個小時,好在不用我背著胖子。看向他,胖子臉上的頭發已經恢複了正常,兩腮的腮紅也消失了,被我放在椅子上躺著。
依墨鏡男的述說,原來,這正心道是天師道的一個派別。
天師道,後世稱為正一道或龍虎宗。天師道自天師張道陵創教,後來派別極多,產生了諸多派別,如南天師道、北天師道、龍虎派、淨明派、神霄派、清微派等等。
到了元朝大德八年,亦即公元1304年,元成宗鐵穆耳正式封天師道張道陵祖師的第三十八代子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並統領、整合全國道教。
從這時起,不論是南、北天師道,還是靈寶、上清等諸多派別都統一稱為“正一道”。這些道教派別的共同特點是:以《正一經》為主要經典,以符錄齋醮、替人招神驅邪降妖等為主要活動,允許道教人員娶妻生子,可以不住宮觀,戒律清規亦是放鬆許多。
因此,也可以說正一道是以龍虎山為首領的各符錄道教派別的總稱。在正一道中,有的派別直到今天仍保留有自己的信仰和儀式上的特征,但更有的派別即是在逐漸失去了自己特征後,完全被其他道教派別所融合。
在當時,有一些派別由於漢人被外族占領,便不受當時朝廷的管束。而對於元成宗冊封張與材一事更是不滿,紛紛與當時的正一道分道揚鑣。
當然,他們的活動也轉入到了地下。
在這當中,便有正心道。正心道的創派祖師叫陳驅虜,在當時的農民起義軍楊鎮龍部下的當一個小頭目。
楊鎮龍起義兵敗之後,陳驅虜為了保命隱入地下,並創立正心道。但是,當時由於是亂世,並沒有得到什麼太大的傳承。而陳驅虜也在創教幾年之後,在元兵的搜捕中,隱入深山老林中。然後便沒有了他的消息。
他的弟子繼續了正心道,但是直到第五代,才在當時的掌門人陸天官的手上有了好的傳承。
據說陸天官在一個山洞中得到了一部道書《三清道經》及一把寶劍,寶劍便是北鬥正心劍。據那經上所著,這是非常高明的道法經書。但是其中晦澀驗明,要參破天機也不易。
陸天官將此經書定為本教聖典,同時在招收弟子之時完全拋棄以前那種隻要有人來便收的原則,而是更加注重弟子的德行與悟性。
所以,自此而後,正心道一直秉承這個原則,一般來說所犯掌門在內,整個正心道最多就隻有五個人。
一直到民國時期,更是變成的單傳單的傳承。一教之中,便隻有掌門一個人。
墨鏡男的話說完了,可是隻是介紹了正心道,並沒有他個人的信息。
我問道:“那你又是怎麼當上掌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