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3月8日15時12分36秒,吉林市郊區上空被一個巨大的火球撕裂,伴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驚恐的居民紛紛躲在屋裏,以為這是世界末日,他們從窗戶或者門縫觀察著這顆可怕的火球。突然,隕石發生猛烈的爆炸,分解成許多碎塊散落,形成壯觀的隕石雨奇觀。在吉林市郊區和永吉縣、蛟河縣部分公社達五百平方公裏範圍內,隕石碎塊撞擊地麵,激起數米高的煙柱,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隕石坑,其中最大的一塊隕石墜落在永吉縣樺皮廠公社靠山隊田地裏。
這一爆炸性新聞在天文界炸開了鍋,全國各地的天文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紛紛像奔向蜜糖的螞蟻一樣趕到吉林,一睹這一世界奇觀,周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周誠是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名資曆頗深的天文學家,在事後不久就接到吉林天文台的一個電話,電話是他的一名交情很好的同事王林。吉林天文台在第一時間就檢測到了隕石雨的動向,在得知吉林有隕石雨發生時,王林就立即想起了周誠。
周誠得知吉林有超級隕石雨發生後,心情別提有多高興,對於周誠來說,研究隕石就像他的生命一樣重要。他收拾好研究器材以及幾件必備衣物後,就匆匆從南京往吉林趕去。
一路上,他的心激動不已,這幾年來,他已經好久沒有新隕石來研究了。正巧碰上這次機會,讓他可以弄到幾塊隕石來解解饞。隻恨這北上的火車太慢,哐當哐當地在夜色中將周誠的焦急拉長。
周誠是建國以來國家重點培養的第一批天文學家中的傑出代表,由於建國初期我國在天文領域人才匱乏,他們這一批在當時受到很大的重視。他們也不負眾望,取得了許多科研上的突破,周誠也曾因此作為天文學家代表受到了張愛萍將軍的親切接見。
但好景不長,之後他們這一批天文學家卻進入了一個發展瓶頸期,在科研上幾乎始終出於原地踏步的狀態。反而一些年輕的天文學家後生可畏,他們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在天文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這讓老一代天文學家們十分焦急,他們急需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而此次吉林隕石雨事件正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3月9日淩晨7:35,天剛蒙蒙亮,伴隨著清晨鳥兒的鳴唱,火車穩穩地停在吉林火車站的站台上,周誠匆忙拎上沉重的行李,擠向擁擠的出站人群,邊擠邊說:“抱歉,讓一下,謝謝。”就像一個馬上要見到父母的遊子。
擠出火車站,周誠又擠進了滿是人的公共汽車,轉了幾站後終於來到了樺皮廠公社。早在現場等候的王林看到周誠提著大包小包蹣跚行走,立即就迎了上去。
王林離老遠就喊道:“老周呀,可把你盼來啦!”
周誠看見老朋友也是滿臉的笑容,“老王,抱歉呀,讓你等急了,嘿嘿。”
王林幫周誠把身上的背包卸下來,這才發現裏麵都是些鐵疙瘩,原來周誠背的大都是測試器材。
“老周呀,你可真讓人敬佩呀,帶了這麼多器材,你就是我們這一行的楷模!”
老周可不想當什麼楷模,他隻想研究隕石,並不像什麼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
“你可別說了,又在調侃我,趕快帶我去現場吧。”
“好嘞,咱們走!帶老周看他的寶貝石頭去。”
王林喊來不遠處的兩名助手幫忙,並向周誠介紹兩名助手,“這倆是我的助手,小田和小董,這倆小夥都挺能幹的。”兩名助手也和周誠握手致敬。
“周老師好,久仰大名,還望日後多多指教!”主動先說話的是小董,他比較善談一點,而旁邊的小田則比較內斂一些,隻是在一旁笑臉相迎。
“你們好,你們王老師很厲害呀,跟著他幹那可是前途無量呀!”周誠拍了拍王林的肩膀,兩人會意的大笑起來。
“哪裏哪裏,我哪能比得上您周老呀,在周老麵前我隻能算一名學生。”王林也拍了拍周誠的肩膀。之後對小田和小董說:“你們倆把周老師的行李拿上,動作慢點,裏麵都是些測量儀器。”
“好的,老師,你們就先走吧,我們在後麵跟著”小董說道。
周誠和王林倆人邊說邊笑大步往隕石坑走去,還沒到現場,周誠就聞到了很濃的燒焦泥土的氣味。
周誠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嗯,真好聞呀,我就喜歡聞這個味道,真是好久沒聞到這氣味了,起碼得有四五年吧,上次我記得還是在山西。”周誠被這種氣味吸引住了,腳步也漸漸放慢了。
“老周,前麵就是隕石坑了。”
隕石坑深6。5米,直徑有2米,現場被警戒線圍住,可以看到不遠處有許多村民在好奇地圍觀。
周誠帶著儀器下到隕石坑底部,將溫度記錄儀的四個觸手附在隕石四個部位,又用屈度檢測器的探針放在隕石表麵做剛度和硬度測試。他從大衣口袋裏掏出一支鋼筆在筆記本上記錄隕石的數據,他從剛才讀取的數據中發現這塊隕石異常堅硬,他憑經驗估算這隕石的硬度比地球上最硬的金剛石還要硬上至少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