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客留言

茶客留言

作者:盛賽紅等

盛賽紅(江西餘幹)

當我讀到《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雜文月刊》2012年5月下)時,內心感慨萬千。世人皆言,當今社會“辛苦的不賺錢,賺錢的不辛苦”,其實古來有之。麵對這無奈的社會現實,作為農民,似乎唯有被動地接受與自嘲罷了。

土地,在各個國家都應受到保護的。沒有土地,也就無以立足,尤其是在土地裏刨食的農民兄弟。事實上,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繁榮,農業越來越被輕視,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打著發展市場經濟的旗號下,原本用來耕種的田地順理成章地被圈占、買賣,而土地的擁有者——農民卻沒有從中得到實惠,反而被一些地方政府及少數承包商瘋狂地掠奪,甚至使不少農民居無定所,無疑演繹成由“政府”導演、商人主演的一幕“與民爭食”的悲劇,這與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圈地運動”何異?再不喊STOP,最終將導致惡劣的“生態失衡”。

劉曰建(北京)

上了歲數,神經麻木,天天讀書看報,感動的時候不多。《把慈善做到極致》(《雜文月刊》2012年5月下)是個例外,不僅使我感動,更讓我思考慈善事業不景氣的根由。做慈善事業,崔永元很不“一般”:女教師教學生說人坐在飛機翅膀裏,一般人會當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崔永元卻看到鄉村教育的閉塞、落後,催生了“鄉村教師培訓計劃”,女教師通過坐飛機知道人坐在飛機肚子裏,崔永元說培訓就算成功了;男教師說看《天鵝湖》時,演員穿的那麼少,“慌得我不敢正眼看”,一般人哄堂大笑,崔永元卻哭了,他為城鄉的巨大差別和鄉村文化生活的匱乏而痛心;崔永元募捐100張飛機票,個體老板要全包,崔永元卻堅持一人一票,寧可自己吃苦費事也要喚起民眾的慈善心……這就是崔永元的不一般。愛心人人有,為什麼“國家紅十字會的善款大幅度下降”,崔永元卻“風景這邊獨好”?人們是衝著崔永元的人格魅力,把錢交給崔永元放心,也知道錢花到哪裏去了。

中國的慈善事業和世界各國相比,慚愧得很,卻又常遭風吹雨打,郭美美炫富雖是場鬧劇,可對脆弱的慈善事業也是不輕的一擊,更可怕的是慈善機構的腐敗,媒體曾披露某地紅十字機構一女負責人,揮霍慈善基金到了連內褲都要慈善基金報銷!對善款的濫用使捐款人寒心,汶川地震時有位月薪700元的老人捐出200元,得知汶川建豪華辦公樓,科級幹部人均66平方米時,怒不可遏:老子捐錢不是供你搞腐敗!慈善遇冷,雪中送炭的少;傍大款熱,錦上添花的多。7000萬嫁女的煤老板,網上說婚慶晚會堪比春晚,紅得發紫的央視主持人、影星、歌星雲集,唱“堂會”者不乏將軍級的大牌。同是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是寂寞的,卻把慈善做到了極致,慈善“零成本”就是把善款百分之百用於慈善,那些慈善機構能做到嗎?慈善機構能把慈善做到接近零成本,就是偉大的成績。

附言:月薪700元捐出200元的老人,就是經常給雜文報和雜文月刊寫文章的秦澤忠先生。

汪 砦(××)

《雜文月刊》注重最新的話題,批判精神頗有魯迅氣質,文章犀利麻辣,文筆流利老練,看得人熱血沸騰,時時拍案叫絕——那些句子,我怎麼就想不到呢!?幾個字的使用就足以讓整個文章亮起來!不看真有些不舍!

黃 鍾(四川通江)

我愛讀書報。茶餘飯後,工作之暇,難免一翻各類報紙和書刊,瀏覽篩選後擇日細嚼。得警句良言,總有剪輯和迻錄的嗜癖。

近日,一同事薦《雜文月刊》一期,我信手拈過便讀,驟然間被醒目的標題所吸引,被激越的文情所感濡,使我怡情難收。通閱全書,篇篇嶄露風骨,有血有肉。字裏行間含情懷誌,見仁見義。抖露現象客觀準確,真摯可信,觸及實質針針見血,箭箭中的。其鮮明的政治觀點,熱烈的愛國情懷,豐富的文化內涵,獨到的治事見解更感覺沁潤心脾,怡神益智。涉及反貪拒腐話題引人入勝,其言辭如金鐧利刃直搗腐府寢宮,扣其命脈,每中要害,令人激潮湧動,倍受鼓舞。要說刊中內容也豐富多彩,應有盡有,多而不雜,繁而不亂。

猛然間,方知遲讀《雜文月刊》已成我生活中的憾事。

我不敢稱讀此書有何收獲,但實話卻好於直說:國內某些報刊,至多也不過是讀完即逝,過目則忘之品。使人讀之受益,擱之難忘,藏之更貴者實屬不多。但我要讀《雜文月刊》,因她是:

反貪驅腐的前哨

播撒公德的園地

撫育文明的搖籃

現實生活的芳草池

願《雜文月刊》與人民同日共語,與共和國相伴春秋。

深信《雜文月刊》會讀者倍增,更相信《雜文月刊》譽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