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建造完成的“迪拜塔”,高度為828米,在“黑日戰爭”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然而,卻因為一顆核導彈轟然倒塌,留下了不到三百米高的殘骸。
華夏台北的101大樓,曾是華夏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樓,高度508米,卻也在核邊界建立好後,隨著寶島市一同被遺棄在了核邊界之內,成為了核汙獸們爭相霸占的一處王地。
如今世界上的,再也沒有一處五百米以上還保存完好的建築了,但有這麼一座建築,不似數十年前的建築物那樣靚麗美觀,卻創造了新世紀建築方麵的神話。
高度之最可達千米,長度已經是可以用百裏來計量了!這座華夏國花費了十餘年時間、數億人力、不可估量的財力並且一直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千裏高牆,便是隔離人類世界和核汙獸所在深淵的核邊界!
2030年至2050年,好像世界的時間鍾盤放慢了轉動的節奏,人類的文明,進步的簡直難以察覺!
為什麼?因為各國的精力都花在了“核邊界”之上!
為了在崩塌的世界中圈出一個人類能夠賴以生存的小天地,不僅僅是華夏,幾乎每一個國家拚盡了全力建造者守護家園的“核邊界”,而其中,規模最大也最壯觀的華夏核邊界,就屹立在華夏海陸的交界處,自華夏和朝鮮的邊界,跨過渤海,經遼寧山東,又環繞了大半個東海的內半圈,被稱作“泣血長城”。
渤海灣已經是此時世界上最安全的海灣了,因為它被圈在核邊界的保護中,且臨近京城,不缺少在高牆上防守的戰士。
不知是不是為了表明華夏人民絕不退縮的精神,曆史上多次因為戰爭遷徙的首都,依舊是這個就在渤海灣旁的京城市,而為了這個保住這個首都,已經有數十萬戰士,死在了一輪又一輪的獸潮之中。
海洋盛產物種,在核汙染之後,也是海洋中的核汙獸數量最多,因此,世界各國才紛紛放棄了本應堅守的領海,卻將大多的軍事力量花在“海防”上,華夏有膽量在“家”中放上一片渤海,其意義自然不用多說。
孟非凡此次要去的前線,卻不是離京城最近的那段邊界,而是相對安全的內陸核邊界!
內陸核邊界,說的明白一些,就是建造在內陸中的核邊界。
早在“黑日戰爭”中,為了更快的讓華夏國受創,大日國便將主要的矛頭指向了軍事力量相對薄弱而經濟意義非凡的華夏東南方,一番大戰後,這些沿海城市遭受的破壞難以估量,再之後,“黑日戰爭”結束,核汙染問題接踵而至,尤其是華夏南部幾個群島湧上岸來的核汙獸,更是給這些個南部的沿海城市傷口上撒了一把粗鹽。
核邊界建造到南海時,廣、福、浙三省已經沒有了繼續被守護的必要了,因此,邊界線拐了個彎,幾乎是貼著長江經過的幾個省市建造的,內陸核邊界也由此而來。
孟非凡現在來到的這處核邊界,就在原先的徽州大地上,沒有遠遠見過的京城渤海核邊界高,但依舊給人巍峨健壯、高不可攀的感覺。
平均高度217米,最高處就建在一座近300米的丘陵之上,總指揮處就在那五百多米的高地上,也是孟非凡此行首先要到達的地方。
高牆邊緣嵌造的台階上,許多都沾著幹裂的泥土,這證明即使是下雨天,戰士們也要一步步的從山腳下的泥土地裏和高牆之上來往。
從最底處走上高牆,花了孟非凡半個小時的時間,這並不是他有意要走慢,而是因為越往高處,就必須走得越小心,因為這些嵌造的台階都是半麵靠牆半麵懸空的,跨度也不過半米,讓你一次走上這條路的人如何不謹慎對待?
孟非凡今生也聽了太多關於核邊界高牆的事兒,但久聞不如一見,踏上了之後才覺得,果然已經超出了自己兩世的知識,什麼千年未解之謎金字塔,就與這座華夏最普通的一截核邊界相比,也是弱爆了!
這一定是用血肉鋪成的,就像國歌裏唱的一樣,然而現在,又何嚐不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
“來者報上名字!”終於見著一個守護在高牆之上的戰士了,沒有多麼的警惕,戰士隻是按章辦事,說了這麼一句。
“我叫孟非凡,是上麵臨時派到這裏來的,這裏有我的推薦信,要交給你們的負責人!”孟非凡說著,從背後背著的書包裏拿出一疊文件。
“好了,東西收好,你跟我走!”戰士沒有去查閱文件,而是直接帶著孟非凡朝著總指揮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