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衍生品種的收藏
閱讀
一、股票
股票是最具魅力的理財工具。它是用以證明或設定某種權利為目的的憑證,它本身不是真實資本,經濟學家把它看成是真實資本的“紙質副本”。鄧小平曾經把“小飛樂”股票贈與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凡爾特”先生,據說目前估價已經達到100萬美元。朱鎔基也曾經把“電真空”股票贈與國際朋友。可見股票藏品的級別。如今股票在收藏市場也已成為升幅最大的金融藏品之一。
二、銀行存單
銀行存單是我們最熟悉的理財工具。它具有風險低、存取方便靈活、手續簡便、操作透明度高等優點,而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正因為它廣泛的群眾基礎,如今銀行存單成為收藏愛好者的寵兒。
三、國庫券
國庫券代表國家信譽,因此信用等級高、市場風險小,加上收益略高於銀行儲蓄,在1980年起風靡一時,1990年退出百姓生活,成為收藏珍品。
四、外彙券
外彙券是70年代對我國人民發行的一種專用錢幣。外彙券收藏講究成套,這樣價值會更高。由於當時禁止在國內市場上流通外幣,因此特別發行了1979年和1988年兩種年份版的外彙券。隨著改革開放,1995年外彙券退出了曆史舞台,退出了中國外彙商店,成為收藏品。
五、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通常資金流轉期限較長,雖然收益略高於國債,但安全性也相對較差,尤其在市場流通中,變現額度變幻無常,也增加了投資人的風險。作為收藏品,剛剛被收藏者發掘出來,收藏前景廣闊。如中國機電設備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發行過100元和500元企業內部債券,就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六、金融卡
金融卡收藏在中國是1990年才興起的。如今,金融卡收藏成為全球熱門,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個叫沃爾特·卡瓦納的,收藏了1196張銀行信用卡,這些信用卡盡管麵值分文不剩,卻在收藏市場價值130萬美元。
七、彩票
彩票成為收藏品隻有短短20年的時間,不過在這短時間裏,中國收藏界湧現了一大批彩迷,將這一新藏品價值充分發掘出來,如今彩票已成為金融收藏品中較為大眾化的藏品。如果能從15世紀彩票的流行(包括當時政府的、私人發行的彩票)開始,一路走到中國當今的各種福利彩票、體育彩票收藏中來,那麼藏品就顯得不一般了。
八、金融憑條
金融憑條,又叫金融卡憑條,它是金融持卡人在金融機構所設的ATM自動取款機上進行存款、取款、查詢業務時,自動取款機出示的一張收據。由於機器品牌不同,銀行不同,導致金融憑條的形式多樣。名稱一般有客戶憑條、客戶憑據、客戶收條、客戶核對單等。中國銀行於1980年使用的我國第一枚金融卡憑條,如今品相上佳的在市場上已不多見,幾年前,每枚價格就在20元。
九、銀行點鈔券
又稱銀行練功券,是出納點鈔專用紙,是銀行和金融學校為提髙員工和學員的專業技能而專門印刷的鈔票代用品,在比賽時避免用人民幣而帶來的不便。銀行點鈔券的尺葉大小與人民幣相仿,除了不具價值外,其他樣樣都一樣。銀行點鈔券自1989年問世以來,品種已達千餘種。從幾角到幾十元不等。
此外,還有印花稅票、關金券、外幣也值得收藏,印花稅票最早產生於1624年的荷蘭,我國在1912年曾開征印花稅,新中國成立後也開征過,到1958年稅製改革,將印花稅並入了工商統一稅,不再單獨征收,1988年國家又重新開征印花稅。關金券,即民國時期中央銀行關金券,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屬繳納進口關稅專用的一種紙幣。關金券收藏已成為舊中國銀行紙幣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少量關金券難以收集外,多數容易得到,一般價格在十幾元至幾百元之間。
(摘自華齡出版社《錢幣》 作者:沈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