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知道徐明侯的意思,他是要等日本人走了之後隆重把徐燭葬入祖墳。
三個月後,徐明侯親自主持,把徐燭葬入祖墳,然後召開了一個隆重的追悼會,到會的有海右省府副主席及政府要員,專署專員及專署要員,海右省各部隊的首領或副首領、河陽縣政府成員等。
那一天,徐家的老墓田內人山人海,附近一百多畝的田地幾乎被踩平,省政府副主席王琪烈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對徐燭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一再褒獎,徐明侯領頭哭喪,圍觀眾人無不落淚,場麵極其感人。
徐明侯想著借追悼會之際對徐燭來一個蓋棺論定,然而事情豈能那麼容易。
二十一年之後的冬天,一隊紅衛兵衝進徐府大院,把徐府的牌匾,雕塑,家具——凡是能砸的——統統砸碎。還覺得不夠過癮,一個紅衛兵提議:去徐家墓田,掘河陽縣最大漢奸徐燭的墳墓。
於是一千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著徐家墓田開過去,先砸碎墓田的石牌坊和大門,然後砸碎園林裏的石獸,毀掉幾乎所有的墓碑,最後就找到了徐燭的墳墓。
洋鎬、鐵鍁、二叉子一齊上陣,不久就把徐燭的墳給挖開了。
徐燭的棺材很大,整具棺材所用木板幾乎是一顆顆大樹排列而成,棺材做完之後,徐明侯親自看著工匠為棺材上漆,足足上了九九八十一道漆才算完工,每一道漆之後緊跟著纏一道白布,光白布和漆就有半米厚,可以說密不透風。當時抬這具棺材的時候足足用了三十六個壯勞力,十八個人一組輪流著才抬到墓地的。
這麼大的一具棺木很難抬得上地麵,然而區區一具棺木怎能難得住革命小將,況且他們中有物理學方麵的高手。
紅衛兵們先把墓道修成一個隻有三十度的斜坡,斜坡上排滿了一段段鬆木圓棍,接著用繩子把棺材綁住,幾十個人一起慢慢地把棺材拉到鬆木圓棍上再慢慢地拉到地麵上來。
看到這麼大一具棺材擺在麵前,眾人驚得目瞪口呆。驚訝之餘,馬上有人聯係到階級鬥爭上來了。於是先不忙著打開棺材,而是把棺材當做開會的台子,開始了對河陽縣最大的漢奸徐燭的批判會。
站在棺材上發言的一共二十多人,二十多人給徐燭羅列了一百多條罪名。一時間群情激奮,一千多個學生高呼口號,發誓要對徐燭挫骨揚灰!
說幹就幹!
棺材做得很結實,但是在革命的紅衛兵眼裏,滄海可變桑田,何懼一個棺材。不久,棺材蓋就打開了,開棺蓋時,眾人都主動捂住自己的鼻子怕被屍臭味熏著。
然而,當棺材打開時,不但沒有一絲臭氣,反倒有一股奇異的香氣溢出並迅速在人群中彌漫。
一個人靜靜地躺在那裏,滿身綾羅綢緞,臉上蓋著一方黃綢子。在棺材的四周,密密麻麻擺列著刀劍、手槍、文房四寶以及十幾樣古玩。
現場當時亂作一團,人人爭著向前擠,都想看看棺材裏麵的人和東西,一陣陣驚呼連著一陣陣驚呼。
這時候,河陽縣革委會主任親自到場維持秩序,現場氣氛稍顯平靜。革委會主任韓向東是韓晉的二兒子,不像他的大哥韋陽(後來改過名字來叫韓向陽)對徐燭還有些許的感情,他看眾人掘徐燭的墳就像越人看秦人的肥瘠,隻是聽他大哥說過徐燭的事情才動了來一睹的念頭。
在韓向東的親自指揮下,徐燭臉上的黃綢子被揭開。然而,黃綢子下麵蓋著的並不是一個人麵,而是一個木刻的人頭!裏麵躺著一個木製的人身!很快,裏麵的絲綢、衣服、字畫等迅速變色以致無法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