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眼前一片淒慘的景象,徐明侯和於昭湘、李琪等人分頭安慰村民。張啟己也過來了,他找到於昭湘和徐明侯,一同商量善後事宜。徐明侯提出單純憑著鳳鳴村人自己的實力難以緩過勁來,要整個四區齊心協力幫助鳳鳴村人重建家園。徐明侯隨即帶上兩個警衛隊員,騎著馬徑直去區上找區長李百成去了。
要想把燒掉的屋頂建起來,最少需要三樣東西(對鳳鳴鎮的人家來說):木頭、秫秸、麥秸草。在鳳鳴鎮以及在整個海右農村,家家都有儲藏秫秸和麥秸草的習慣,但是鳳鳴鎮人所儲存的這些東西隨著房屋的起火而一同化為灰燼。木頭更是不好找,就是把全村的樹木伐淨也還差著很多。
目前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讓村民晚上有地方住宿,張啟己帶著一些隊員挨家挨戶詢問晚上住宿的問題。絕大部分人都說可以暫時去附近親戚家對付幾晚上,少數人沒有地方可住。那些沒有被燒掉房屋的人站出來說凡是沒有地方住的人他們全包了,他們寧願自己不睡覺也讓這些失掉房子的人先睡。屋子小了擱不開?擠擠!總比躲在山上和溝裏強吧?在災難麵前,鳳鳴村人表現得異常團結。
難過的一天過去了。第二天一早,鳳鳴村人驚奇地發現無數的大車小輛把村中的主要街道塞得水泄不通。拉著木頭、秫秸和麥秸草的大車到處都是,除了大車之外,二把手車子也隨處可見,車子上也不外乎這些東西。三百個義勇軍隊員一個也沒有閑著,他們用幾輛大車從南坡裏一車一車往村裏拉土,於昭湘和徐明侯親臨現場指揮。
原本兩千多人的村莊現在齊呼啦湧進二千人,外來的人除了瓦匠、木匠之外全部是壯勞力,區長李百成親自在旁邊指揮這些外來的人員,他領著一些人對運來的木頭、秫秸、麥秸草計數論斤忙得不亦樂乎。
這是一個壯觀的場麵,熙熙攘攘、人歡馬叫,三千多壯勞力人都在忙活著一件事情——起屋(鳳鳴鎮人把蓋屋頂叫做起屋);幾百個大閨女小媳婦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情——做飯。李百成對張啟己和村長於昭順說好了,所有的木料、秫秸、麥秸草一律是以借的方式提供給鳳鳴村;來出工的人一分錢的工錢也沒有,能管飯就管頓飯,不能管飯他們就回家去吃。張啟己和於昭順聽李百成這樣說,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於廣源在這一天是最忙的。對於蓋屋來說,沒有比他更精通的了,他不僅會瓦匠活、木匠活,而且對蓋屋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雖然他家的房子燒了個淨盡,但是他堅決不讓人先給自己起屋。一天來,他幾乎到每一個起屋的人家裏走了一遍,看看缺什麼東西,缺什麼他馬上就去給找什麼。一大早,他就把藏在家中地窖裏的白麵一股腦地拿出來,然後又帶著覓漢們挨家挨戶籌集白麵,為這些外來幫工的人提供飯食。這些本來是張啟己和於昭順的活,但是他倆知道隻有於廣源來幹才能順利完成,他們倆目前為止還沒有達到於廣源那樣的威信。
這是所有鳳鳴村人永世難忘的一天,公元1938年3月3日。在這一天裏,四千多人在一起忙著同一件事情,四千多人一起吃著同樣的飯菜,四千多人用一天的時間起了三千八百多間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