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鳳鳴鎮人一晚上要兩次相互拜年,安年之後一次,發碼子一次。父親於繼祖去世後,於廣源在族中提議:除夕之夜的拜年隻需發碼子之後就行了,如果兩次的話,幾乎沒一個家庭晚上有安寧的時候。於廣源的話在於氏一族中很好使,所有於姓人家當年就這樣做了。第二年,村中的其他姓氏依樣畫葫蘆。於廣源為此自豪了好幾年。
於家今年的守歲宴比往日熱鬧了很多。於昭秦共有四個孩子,最小的一個被趙氏留在了省城過年,其他的三個孩子都在,於昭楚的兒子也已經兩周歲多了,四個孩子好容易湊到一塊,所以異常興奮。他們一會兒在掛著家堂的當門地上跑來跑去,一會兒又爭著出去放鞭炮,為家裏增添了許多熱鬧。於家的三個兒媳婦都跟著婆婆下廚房做好了滿滿一大桌子菜。
於廣源早已經把老吳叫到家裏端坐在黃梨木方桌的西北位置——這也是他年年除夕之夜所坐的位置。看到菜上得差不多了,於廣源把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召集到桌子跟前,準備開喝。老大於昭秦老二於昭楚負責給所有的人倒酒倒水,這些活於昭湘從來就沒有幹過,他大大咧咧坐在位子上看著一桌子菜,算計第一筷子往哪兒落。於廣源端起第一杯酒先敬老吳,敬完之後,所有會喝酒的人再一起敬老吳酒。
每到這個時候老吳就顯得極為拘束,尤其是當於昭湘敬他酒的時候,他立即從桌子上站起來,手哆嗦著幾乎拿不住酒盅。於廣源對他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對於昭湘如此,但是老吳從來就沒有聽過。敬完老吳酒,於家三兄弟開始敬父母。
往往在他們敬完父母之後,老吳就回場院睡覺了,都知道老年人嗜睡,所以於廣源並不強加挽留,讓大兒子送他回去就是。
送走老吳,喝酒就隨便起來,於家的兒子都不善言談,隻知一杯杯敬父母。男人喝河陽老窖,女人喝當地用穀物釀成的黃酒。
於昭楚的兒子喝了一小盅黃酒之後,不再正襟危坐,而是一隻腳跐在凳子上另一隻腳耷拉在下麵,其姿勢與於昭湘如出一轍!李雲霞和婆婆李氏看著他的樣子都呆了!
於昭楚媳婦龍玉榮突然一聲訓斥:“好樣不學!”隨即一巴掌把兒子跐在凳子上的腳打下去!
小家夥立即不幹了,他從椅子上跳下來,“啪”地一聲把酒盅子摔碎在地上,然後瞪圓了雙眼一眨不眨地看著龍玉榮,眼睛裏滿是不服!
這下子可是闖了大禍了,因為在除夕打碎家什一直被認為是不吉之兆。於廣源拉下臉來訓斥孫子:“小孩子家家的脾氣還不小,還反了你不成,滾一邊站著去。”
這本來是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但是龍玉榮不幹了。
世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自己的孩子怎麼訓怎麼打都行,然而別人那怕是說重一句話也不幹。
龍玉榮就是典型的這類人,看到公公訓斥兒子,她馬上站到了孩子這一邊,不滿地嘟囔道:“小孩子家,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還得讓他滾!”——完全忘記了自己剛才對兒子又訓又打的時候了!整個一個神經病!
全家人的情緒一下子低沉下來,於昭楚無奈對妻子說:“你先去哄著他睡覺吧?”
“憑什麼叫我去,你自己怎麼不去哄著他睡?!”當著全家人的麵,龍玉榮毫不客氣地把於昭楚頂了回去。
於昭楚啞口無言,紅臉嘟嚕地坐在那裏,無計可施,好在說完這句話後龍玉榮馬上抱起孩子回了後院睡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