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2 / 3)

大後正太郎出身貴族,骨子裏有一股天生的傲氣,心底裏尤其瞧不起中國人。他隻會說簡單的中國話,這些簡單的中國話也是在嶽父家耳濡目染的結果。藤原先生和夫人都不太喜歡他這種性格,所以他很少來嶽父家。

落座之後,藤原先生忙著和徐煥交談,幾乎把他晾在一邊。

好容易得到一個空隙,大後正太郎突然用日語問徐煥:“徐君在哪裏高就啊?”

“東京大學法律係念書。”徐煥謙遜地回答,他已經看出了大後的不快,所以盡量不去招惹他。

“堂堂中國什麼沒有啊,何必遠道而來我大日本求學呢?”大後正太郎並不善罷甘休。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古今通理。”徐煥避免和他正麵衝突。

藤原依依看出姐夫想奚落徐煥,立即起身對徐煥說:“明侯君,《漢宮秋月》裏的許多指法我還很生疏,指點我一下吧?”

徐煥聽依依如此說,知道她的意思,馬上起身,對著藤原先生和大後正太郎躬身道:“我去去就來。”藤原先生點頭依允,兩個人進入琴室,裏麵不久就傳出了纏綿、幽怨的琴聲。

大後正太郎心裏已經醋海翻波,因為和嶽父無話可拉,於是借口欣賞花園裏的景色,在藤原府內無聊地走動。

然而更讓他難堪的是吃飯的時候,嶽父嶽母不僅讓徐煥坐了上席,而且藤原依依、藤原智郎和藤原信郎都爭著和徐煥談話,嶽父嶽母眼盯著徐煥就像看自己親生的孩子!

徐煥實際上成了宴會上的中心,他講了《世說新語》上的幾個小笑話逗得全家人大笑不已,因為他是用漢語講的,所以整個飯桌上隻有大後正太郎聽不懂,隻好跟著大家訕訕地笑。整個酒桌上他成了一個多餘的人。

回到自己的家裏,大後正太郎氣得生了好幾天的病,他在心裏暗暗發誓:有朝一日定叫徐煥下不了台!——自己拉不出屎卻埋怨茅廁硬。

徐煥給藤原兄弟訂的讀書順序是:先《四書》後《五經》,《四書》的順序為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的順序是《詩經》打頭,然後是《尚書》、《禮記》、《春秋》,把比較難懂的《周易》放在最後。

夏天到了,藤原哥倆讀完了《四書》,本想著在漫長的假期裏好好跟著徐煥讀《五經》,然而徐煥要回國度假了!年邁的老父親是徐煥無時不刻的牽掛,盡管在藤原一家的照顧下,他的生活陽光明媚;盡管他知道回到家鄉的他會對藤原一家有無盡的思念,藤原依依會無數次出現在他的夢境中。然而故鄉和他的父親是永遠第一位而不可替代的。

放假後的第一天,徐煥來到了藤原家裏,明天就要啟程回國,今天他是特意來告別的。在藤原家裏,徐煥給藤原智郎和藤原信郎安排了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兩個在假期裏先看完《詩經》和《尚書》。藤原依依的古箏水平已經不亞於徐煥了,這可能是女子的手指更適於撫琴的緣故吧,“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徐煥經常和她開這樣的玩笑。

藤原依依最近像著了魔一樣對唐詩宋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她學的是美術專業,所以經常把詩詞中描述的景色畫下來自我欣賞——當然她一定要請明侯指點。對於唐詩宋詞徐煥更是駕輕就熟,因為他從三歲時父親就讓他背誦千家詩。這次來藤原府,徐煥特意給她捎來一本漢語版的《唐宋名家詩詞評注》,這本書是徐煥祖上選編並印刷的,頁麵有點發黃,一直是徐家家傳之物,也是徐煥的枕邊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