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鳳鳴鎮人過大年(二)(2 / 2)

“老天待我不薄啊!”於繼祖在心裏感歎。

忙完了滿月酒接著就是年除日,商姓的兩個覓漢都回家過年了,於廣源從早晨起來就馬不停蹄地忙活,別人家二十八那天就貼好對聯了,他卻在二十九那天頭晌冒著刺骨的寒風挨個屋貼春聯;過晌,剛吃過午飯,馬上要到村後山上的老墓田燒紙錢、放鞭炮,招呼已逝的列祖列宗們回家過年;然後掛影軸,擺供品,忙得不亦樂乎。

於廣源本身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忙著心裏才踏實。

從過晌申時開始鞭炮聲就響徹了鳳鳴鎮,年味充斥了鳳鳴鎮的山山水水。吃完晚飯,於繼祖、於廣源、廣源的兩個兒子來到於家祠堂。每戶人家去祠堂磕頭時都要捎著最少一掛鞭炮,於廣源則直接背著一口袋,放完鞭炮後,祠堂內外的鞭炮紙足有一尺多厚。緊接著,於家男人們在於氏族長的帶領下向列祖列宗的牌位磕頭,於家爺四個在人群的前麵。磕完頭之後,族內開始第一次拜年,這一道程序稱作“安年”。

於繼祖從祠堂中剛到家,拜年的人就擠破了門,此時的拜年就是給家堂上的列祖列宗磕頭行禮。於繼祖輩分最高、年齡大、親支近派少,所以所以他不用去別人家磕頭。雖然親支近派少,但是因為於繼祖和於廣源的威信太高了,所以每年來他家磕頭的最多。熙熙攘攘的拜年人直到亥時才散盡。然而,不到一個鍾頭,發碼子開始了。

發碼子是河陽和許多地方的風俗,時間大約在子時前後,各家各戶並沒有時間上的嚴格限製,發碼子是祭祀天地的一種行為,感謝蒼天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許有的人家尚未發完碼子,第二輪拜年又開始了。這一次是給活著的長輩磕頭,在於廣源家,磕頭的人陸續不斷直到醜末。

第二天一睜眼,拜年的人又聚集了滿滿一屋。

大年初一拜年的是女人。在鳳鳴鎮,年除夕女人是不能到處走動的,她們隻能呆在家裏包餃子,看護蠟燭、貢品等。隻有大年初一那天才能相互走動、相互拜年。

鳳鳴鎮人從臘月二十三辭灶那天起就忙活著過年直到正月初二送完年之後才得休息。

在河陽縣,送年的時間各不相同,有的在正月初一早晨,有的在初一傍晚,有的在初二早晨,有的在初二傍晚,還有的在初三早晨。鳳鳴鎮的規矩是家家戶戶在初二晚上送年。對於“送年”的解釋可謂千差萬別,鳳鳴鎮人的解釋是把請回來的列祖列宗送回去,祖宗們不走明路,所以送年必須在晚上進行。

送完年之後開始走親戚,於繼祖首先和兒子一起去看了自己的四個老姐姐,四個姐姐住在三個不同的村莊,因為喝滿月酒時已經見了麵了,所以於繼祖隻是在周裏鎮的大姐姐家吃了午飯,其他三個姐姐都是放下禮品,聊一會天就離開了。

到了初七那天,幾乎所有的親戚又一起來於家看望於繼祖,少不了於廣源好一通忙活。

初八那天,於繼祖天不亮就起來了,每次回家過年,他都是在初八這天拜訪河陽城裏的徐家。於廣源已經套好了馬車,就等著上路了。

河陽城離鳳鳴鎮六十多裏路,馬車快走也得個半時辰,因為走得早,所以巳時未過,河陽城高大的青灰色城牆已經遙遙在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