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煩惱就像一桶泥水,很髒,泥沙一大堆,這堆泥沙就是我們的煩惱,要過一段時間,這泥沙慢慢就沉下去了。我們內心裏麵的貪嗔癡慢疑以及見思煩惱等等,就等於這個泥沙一樣,這些像泥沙那樣的煩惱,你把它伏下來,不讓它起作用……”
妙禪講完經,聽經的人們逐漸散去。水晶也隨眾人離去,剛走出門口,一個僧人追出來,向她合十行禮道:“女施主,請留步,方丈師父請你過去。”
水晶有些詫異,不知道妙禪找她什麼事,但也恭恭敬敬地走回大殿,走到盤腿而坐的妙禪身前,聽他有什麼話說。
妙禪正給一個居士講解佛法中不明的地方,待講完,居士合十行禮離開後,妙禪對另外兩個僧人道:“你們去吧,我要和這位女施主說幾句話。”那兩個僧人都行了一禮離開了大殿。
水晶不知道妙禪要說什麼,但也知道一定是比較私密的話題。她心裏疑惑,卻也靜候妙禪發話。
妙禪向她招招手,慈祥地道:“來,到我身邊來。”
水晶走到妙禪麵前,跪在他麵前的蒲團上。
妙禪伸手撫了一下她的頭頂,長歎了一聲,然後道:“你是我看著長大的,就如我的孩子一般。我是不忍你受苦啊。”他念了一聲“阿彌陀佛”,才又道:“宏塵已經向我懺悔了,他自己犯下的罪孽得他自己去救贖。他已經走了,離開這裏修行去了。”
水晶的心一痛,臉色一下子變得蒼白。
妙禪見了,呼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然後緩緩地道:“眾生都在妄想中受苦,妄念止不住,心裏就煩惱。你何苦妄執呢。《華嚴經》裏講,佛開悟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奇哉奇哉,原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剛才我隻講了伏煩惱,明日裏便是講斷煩惱。如何斷煩惱?便是把心中的妄念,即是貪瞋癡,都斷掉。這樣才會脫離業報之苦。不跳出生死苦海,這個業報無窮無盡啊。”
水晶忍著心中的悲傷,問道:“修佛道,就非得斷人道?斷除了人的一切愛欲嗔癡,那活著還有什麼意味?”
“阿彌陀佛。你說這話就差了,便是入了魔道。你本是有慧根的人,如何說出這樣不解的話來?我們的自性裏麵和佛的本性是一樣的,但是要通過修行才能證得,你不通過修行是沒辦法證得的。你迷的時候叫作眾生,你大徹大悟的時候那就和佛一樣。但是要真正徹悟,還是得修行。修行分苦修與樂修。這些善男子善女子在家修行,便是樂修,但樂修的成就不如苦修,因為樂修身處安逸舒適環境,有了太多的愛縛,有了愛縛便有了煩惱,便不得超出三界。苦修可以消滅愛縛,便可以及早登三界……”
水晶伏下身去,流著眼淚道:“我隻是一個平凡的女人,我隻想平平凡凡過一輩子,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這有什麼錯?”
“唉,你沒有錯。錯的是你們的信念和人生目標不同,是兩個不該相遇的人相遇了,生出了無窮煩惱,受到了業報。阿彌陀佛……”
他從懷裏拿出一封信,遞給水晶:“這是宏塵給你的信,他托我交給你。你去吧。多念佛法,多修善行。其實,修行是每個人都可進行的事,修行即是改正自己的錯誤,錯誤的想法,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言語。隻望你脫離愛縛,消除煩惱,便得大歡喜大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