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述江蘇高考數學試題大致特點(1 / 2)

簡述江蘇高考數學試題大致特點

考試研究

作者:楊麗娟

摘 要: 為了精準把握江蘇高考數學試題走向,文章從近年高考真題研究入手,結合平時教育教學實際,對重基礎、促規範、強能力、提素質等特點作了較客觀而深刻的闡述,旨在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實施有效課堂。

關鍵詞: 江蘇高考 數學試題 特點

縱觀近年江蘇高考數學試題,專家學者都有這樣的共識:試卷較好地遵循了新課程理念,試卷結構漸趨科學,試題難度更顯合理,整體測試注重基礎,凸顯能力,題型布局與占比相對固定,知識分布與考查靈活多變,看似簡單實非容易,欲拿高分也不是易事。一線師生更有同感:走進考場看到試題覺得平時複習搞難了,但走出考場對照答案又後悔考試狀態並不最佳。這些值得我們全麵審視與深刻反思,對此,筆者從近年高考實際出發,結合平時教學實踐,談談對江蘇高考數學試題的體會。

一、重基礎,高考一貫遵循的基本原則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等基礎是平時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終考查的主要內容,江蘇高考同樣一貫遵循重基礎的基本原則,自2008年至今,數學學科高考試卷模式基本保持不變,試題總分為160分,I卷為14個填空題,每題5分,共計70分,II卷為6個解答題,分別為14分或16分,共計90分。根據考試說明,其中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所占比例大致為4:4:2,充分體現了以基礎考查為主的原則。理科附加題總分為40分,4個解答題,每題10分,難度比例大致為5:4:1,依舊遵循重基礎的基本原則。與往年相比,近幾年重基礎的趨勢愈發明顯,試題更突出對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理解,更突出對常規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直接運用,I卷仍舊以基礎考查為主,從近3年高考真題來看,1至8題均比較容易,不少考生可以將答題平均速度控製在每題1分鍾以內,平均得分也能控製在35以上,I卷的壓軸題13、14題較往年也明顯降低了要求。II卷以能力考查為主,但前三題依舊是基礎題,其中三角函數和立體幾何的運算量明顯減少,特別是立幾,近幾年大都以柱體等簡單幾何體為命題背景,圍繞點、線、麵的基本位置關係,考查方式以基本定性或定量為主,II卷的中檔題也慢慢趨向於相關知識的運用和基本技能的應用,而傳統意義上的壓軸題由以往的幾乎無人問津的高檔題,慢慢變為如今越來越“親民化”的靈活考查,如2015年的壓軸題就很親民,第一問是平時常用的一個結論,所以其證明也比較容易,第二問屬中檔題,並非很難,考生隻要沉著應戰就能得到該得的分數。

二、促規範,高考始終強化的基本要素

規範答題是培養學生做事嚴謹的重要途徑,因此解題規範一直有著嚴格的要求,特別是隨著以學生綜合能力考查為核心的江蘇新高考的不斷推進,規範作答作為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師生的高度重視。2015年第7題就是近年高考中經常出現的不等式的解集問題,不少考生辛辛苦苦算到了正確結果,但由於沒有寫成集合形式最終“會而不得分”,這就是典型的不規範導致的失分,實屬可惜。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跳步”現象,如在立體幾何和證明過程中,欲證線麵平行,若有如下寫法:AB∥CD,AB∥EF?AB∥平麵CDEF,則顯得不規範。直線CD與EF是什麼關係呢?若相交,則結論正確;若異麵或平行,則結論錯誤。可見,如果平時不加以提醒和加強訓練,就很容易出現漏寫單位、表達不全、標注不對、應用題漏答等不規範問題,最終導致失分。所以,解題規範關鍵在於平時的嚴格要求與認真訓練,解答的表述要符合邏輯要求,不能因果順序顛倒,過程的書寫要符合規範標準,不能隨心所欲圖方便。輔助線的添加要正確,實線與虛線要分清,大小寫字母運用要標準,旁邊所作輔助圖形都要交代清楚,且要保持前後一致,應用題的坐標係要根據實際意義正確建立,橫、縱坐標要按照實際需要科學標注,方程化簡要避免類似於多項式化簡過程中出現的連續等下去的錯誤現象,答案要符合實際意義,最後一定要進行文字作答,引入參數一定要交代其取值範圍,最終答案要回歸到題目原本要求。因此,我們在平時就要加強針對性訓練,真正做到審題仔細、數學語言準確、解題過程完整、書寫表述規範,演繹要有理有據,步驟清晰,表達準確到位,真正形成良好的解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