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明白乙肝防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10)(1 / 3)

在頻頻引進的西藥屢屢受挫的同時,我國的土地上卻孳生出許多江湖性質的“肝病專家”,他們與各種乙肝廣告、乙肝診所一同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肝病專家”有失業、下崗、離休、退伍人員;有標榜繼承祖業、懷揣祖傳秘方者;有所謂自學成才者;還有各種社會閑雜,恐怕連肝在左還是在右都分不清楚,也治起了肝病,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肝病專家人員構成極為複雜,一般來說他們大都組過幾個方、攢過幾味藥、看過幾頁書、治過幾個病人,也許遇到過幾個自愈或病情自限的患者,於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樹起治療乙肝的大旗,自詡為“肝病專家”,有時,一些頭銜也並非自詡,隻要花上一些錢,想當博士就當博士、想得金獎就得金獎、想被列入世界名醫就被列入,花錢買證書、文憑、獎狀、金杯已成為社會一大毒瘤。肝病專家們如果個個身懷絕技,為什麼不堂而皇之地走入正規院校、科研機構、正規醫院,以驗名正身,登堂入室,造福人類,而非要屈尊於某街某巷的幾個陋室中,忘我地工作呢?是不是社會真的委屈了這些“良醫”,隻有這些“肝病專家”自己心理最清楚。

6.忽而抗病毒,忽而調整免疫,忽而又轉向抗纖維化;忽而用中藥,忽而用西藥,江南有江南的一套,江北也有自己的主張,乙肝治療能不能規範化?醫生今天開這藥,明天用那藥,患者像牽著鼻子的小羊,跟著別人東奔西跑,乙肝治來治去,到底在治什麼?

有經濟實力的乙肝患者按照國際流行的抗病毒和免疫調節治療,這些治療往往是“強強聯合”,如幹擾素聯合胸腺素,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幹擾素等等,一個療程怎麼也得花上幾萬元,錢是花出去了,但是卻看不到期待的效果出現,“大三陽”還是“大三陽”,“小三陽”還是“小三陽”,有的好不容易看到了病毒陰轉,但是沒有高興多長時間,病毒又再次轉陽,隻好又花幾萬元進行新一輪的“強強聯合”治療;有的患者病毒指標轉陰了,但是,病情卻更重了,原來乙肝病毒也是很狡猾的,它在藥物的打擊和壓力下,會發生變異,變得讓人認不出,穿上偽裝,更加喪心病狂地進行破壞搗亂,看起來抗病毒治療並非一件易事。最近幾年,抗肝纖維化治療火暴起來,經研究證實不少中藥製劑具有降解膠原蛋白、抑製儲脂細胞從而達到抗纖維化的功效,但是,肝纖維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長期在肝髒進行複製,引起肝髒炎症,肝髒膠原組織沉積而致,病毒複製是其根本原因,如果病毒複製不被抑製,一味降解、分化也隻能起到暫時的作用,最終肝細胞再生的速度還是比不上病毒破壞的速度,光治標,不治本恐怕還是行不通。目前盛行的胸腺素、胸腺肽、乙肝轉移因子等都屬於免疫增強劑,乙肝發病的整個過程中,免疫紊亂十分嚴重,並非總是處於免疫低下狀態,有可能某個階段細胞免疫呈低下狀態,某個階段則相反,另外,慢性乙肝常常伴有自身免疫反應,很顯然,一味使用免疫增強劑是不妥的。

絕大多數乙肝患者沒錢使用昂貴的抗病毒藥物,他們隻能維持一些基本的、常常是無關痛癢的保肝治療,轉氨酶升高就用點降酶藥,膽紅素升高就用點降黃藥,暫時緩解一下病情,這樣做,實際沒有多大意義,病情按其規律,依然不斷發展。全國到底有多少醫療機構在治療乙肝,到底有多少人在治乙肝,無人知曉,治療乙肝也從無一個規範的治療方案,張三有張三的一套,李四又有李四的一套,江南有江南的治法,河東有河東的治法,乙肝到底該怎樣治療?

看起來尚無定論,出台一個令人信服的、權威性的診治標準十分迫切,但又似乎非常遙遠和不切實際。

7.治療乙肝,新藥越出越多,患者錢越花越多,醫師經驗越來越多,可是,乙肝患者怎麼卻越來越多?乙肝治到什麼時候才算好?到底有沒有個標準?

我國乙肝表麵抗原者占人口總數的10%左右,這一比例始終未變,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乙肝患者的數量也在增長,再者,乙肝治療市場雖然紅火異常,新藥不斷,宣稱突破、攻克者眾多,其實徹底治愈者寥寥無幾,同時,隨著乙肝普查工作的廣泛開展,一批批新的乙肝患者不斷被發現,舊的乙肝患者治不好,新的患者、潛伏的乙肝病毒陽性者,又在不斷被發現,乙肝患者像滾雪球似地越來越多。乙肝患者東奔西跑地求醫問藥,治來治去,治到什麼時候才算好?查尋各種權威性療效標準,慢性乙肝怎樣才算是治好了,尚無統一定論,臨床治愈標準是肝功恢複正常,實際上這充其量稱得上是暫時好轉,根本談不上治愈,隻要一停藥,肝功就會再次波動起來,迄今為止,尚無一個療效標準敢設立徹底治愈標準,也就是說慢性乙肝徹底根治尚不可能,治來治去,能達到基本治愈(肝功複常,乙肝病毒複製指標,無症狀,並持續一年以上)就算不錯了,說來說去,乙肝患者花多少錢治病,最好也隻能落得個基本治愈,而表麵抗原依然維持著陽性,乙肝這頂帽子還得戴著,時刻都有可能再次複發,想想看,也確實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