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乙肝病毒感染的預防(2 / 2)

預防乙肝傳播的三個注意

(1)注意飲食衛生:病毒性乙肝的傳播途徑較多,飲食不潔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祖國醫學認為,本病與飲食有極重要的關係,飲食失當與本病的發生關係密切。如《諸病源候論·黃疸候》說:“黃疸之病,此由酒食過度,腑髒不和,水穀相並。”指出飲食失節,損傷脾胃,濕熱內生,鬱蒸肝膽,亦可發為黃疸。說明飲食不當和飲食不潔是乙肝患者的重要致病途徑之一。

(2)注意飲水衛生:飲水與乙肝發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長期飲用汙染的水是乙肝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近年來醫學專家經過潛心研究,針對飲水與乙肝的關係,提出了預防肝炎的五字方針,這就是:“管水防乙肝”。管水就是防止水源汙染,搞好飲水衛生。據乙肝研究專家研究指出:在我國的乙肝高發區,飲用水源和乙肝的發病率有關。

飲用溝塘水的居民肝炎發病率最高,飲用河水者次之,而飲用深井水者最低。

(3)注意個體接觸:立即隔離並治療急性乙肝患者,急性傳染性乙肝患者隔離期自發病日期算起最少30天。慢性傳染性乙肝應進行適當隔離。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要倡導與乙肝患者分餐製。非必要時不要輸血或使用血製品。對乙肝病毒表麵抗原陽性的女性,宜勸告其暫緩結婚或避免妊娠。集體單位要有嚴格的衛生製度,禁用公用毛巾、水碗、便器。HBsAg陽性兒童可以入托,但陰性兒童應注意預防。

注射乙肝疫苗能有效預防乙肝病毒

注射乙肝疫苗能有效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日本從1980年開始實行乙肝疫苗接種以來,肝炎病毒攜帶者由過去的10%~13%下降為0.8%~1.3%。我國從1992年實行乙肝疫苗接種後,特別是為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攜帶率已開始呈逐年下降趨勢。據推算,通過兩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乙肝病毒攜帶率可從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達到或低於日本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目前乙肝病毒表麵抗原疫苗,主要用於嬰幼兒特別是HBsAg陽性產婦分娩嬰兒的預防。其他人群接種疫苗時,需經HBsAg、抗-HBs和抗-HBc檢查,證明是易感者後方可使用。第一針在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以後分別在1個月、6個月時各注射1次,每次1.0毫升,注射部位為上臂外側,做肌內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於HBsAg陽性產婦分娩的嬰兒。可單獨使用或與乙肝疫苗聯合使用。亦可用於意外感染。人血丙種球蛋白和胎盤血丙種球蛋白對甲型乙肝有一定預防作用,應在接觸後7天內注射,但對乙肝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