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心理與運動,乙肝轉陰一個都不能少(2)(2 / 2)

科學運動對乙肝轉陰有促進作用

運動可以增強機體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並增加機體抵抗力,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調節患者情緒。乙肝患者缺少運動,易造成人體氣滯血瘀。醫學專家說乙肝患者適當運動,能使氣血暢通,有利於疾病的康複。因為乙肝患者運動時,膈上下有規律升降,對肝髒來說起到一種柔和的按摩作用,有助排淤。另外適當的活動可以增強體力,活躍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愉快心身,有利於康複。少數患者由於缺少活動,同時又盲目地增加過多的營養,結果得了肥胖症、脂肪肝,反而不利於疾病的治療。另外,乙肝患者如果長期不運動,會使肝髒合成膽固醇過多,有害於心血管係統,造成長期肝病或膽固醇過多,所以乙肝患者了解運動輔助療法對健康十分有益,但是一定要進行科學的適度運動。

乙肝患者運動的“三個”特別注意

第一:乙肝明顯活動時(常表現為血清轉氨酶明顯升高),則應像患急性乙肝一樣,絕對臥床。血清轉氨酶正常後則可逐漸增加活動。

乙肝活動期患者極易疲勞,腰酸、兩腿乏力,這主要是由於單位時間內腦力和體力活動量超過機體負荷所致。臥床休息可使肝髒血循環改善,減少能量消耗和代謝負擔,有利於肝細胞恢複,病情有所好轉後要以靜為主,但不一定強調絕對臥床。患者可循序漸進地進行一些輕微活動。慢性遷延性乙肝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根據病情適當地活動,不應過分強調臥床。

第二:適宜運動的乙肝患者,運動量的大小以不感到疲勞為度,每次運動以自覺稍微出汗為宜。每次運動時間不要過長,不必強調運動量,應該在疲勞出現之前結束運動,因為乙肝患者的耐力較差,而且易發生低血糖,容易疲勞。同時要注意的是,運動量應從小開始,循序漸進,在逐漸適應的基礎上,增加活動量,不要在飯前或饑餓時進行運動。慢性乙肝患者如有低熱、疲乏、食欲缺乏、惡心、肝區疼痛等表現,就表明病變處於活動期,不宜進行運動。

第三:腹部運動要注意.有些患慢性乙肝的患者說:“腹部運動做得多了,肝區有不舒服的感覺。”的確,強烈的腹部運動,如仰臥起坐、俯臥撐、踏自行車等運動,對腹肌的作用較為強烈。做這些運動時,腹肌緊張收縮和鬆弛,腹內壓變動較大,肝髒等於受到較大力量的“按摩”,肝包膜受到牽扯,因而肝區可能感到不適。尤其是腹肌長時間停止緊張收縮後,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與跑步後肝區有不適感相似。因此,患慢性乙肝的人不宜做強烈的腹部運動及雙杠、單杠、舉重等運動,因為做這些運動需要閉氣用力,腹肌過分緊張,易出現不適感。對於病情不穩定的患者,還有可能加重症狀,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乙肝患者最好多練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寶貴的民族遺產,它姿勢優美,動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不受時間和季節的限製,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防治疾病,不僅我國人民喜歡練,而且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太極拳經過我國曆代人民的長期實踐,不斷地演進和發展,使它在技術和理論上都形成了完整而係統的內容,成為具有寶貴醫療價值、輕鬆柔和的運動項目。太極拳運動的特點是舉動輕靈,運作和緩,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靜中之動,雖動猶靜,靜所以養腦力,動所以活氣血,內外兼顧,心身交修。也就是使意識、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達到調整人體陰陽,疏通經絡和暢氣血的目的,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強,病者康,能夠增強體質、祛病延年。所以太極拳是乙肝患者最適宜的運動療法之一。但由於太極拳是一項細膩的且涉及多種學科的綜合性運動。練習時不僅應注重身體的修煉,更應注重精神和心理素質的修養和思維的形象化訓練。所以乙肝患者練太極拳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心要靜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萎靡不振,缺少生氣。

但也要忌怒目攢睛,挺胸露齒。周身要節節貫通,勿使有絲毫間斷。